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手性和手性药物 | 第10页 |
·手性药物拆分的必要性 | 第10-12页 |
·手性拆分方法 | 第12-22页 |
·结晶拆分方法 | 第12-13页 |
·化学拆分法 | 第13-16页 |
·生物拆分法 | 第16页 |
·色谱拆分法 | 第16-19页 |
·膜拆分法 | 第19页 |
·分子印记法(MIPs) | 第19页 |
·手性液-液萃取拆分法 | 第19-21页 |
·逆流色谱法 | 第21-22页 |
·本文研究目的和任务 | 第22-25页 |
·拆分对象 | 第22-23页 |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手性选择剂酒石酸酯的合成 | 第25-33页 |
·实验部分 | 第25-26页 |
·试剂 | 第25-26页 |
·仪器 | 第26页 |
·L、D-酒石酸酯的合成方法 | 第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实验原理及反应机理 | 第26-27页 |
·带水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醇酸摩尔比及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催化剂种类及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红外图谱表征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双相识别手性萃取分离酮洛芬对映体研究 | 第33-46页 |
·双相识别手性萃取原理 | 第33-39页 |
·质量守恒原理 | 第33-35页 |
·化学热力学原理 | 第35-37页 |
·萃取拆分过程的手性识别机理 | 第37-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0页 |
·试剂 | 第39-40页 |
·实验仪器 | 第40页 |
·萃取实验 | 第40页 |
·分析方法 | 第4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0-45页 |
·有机溶剂的影响 | 第40-41页 |
·β-CD衍生物的手性识别能力 | 第41-42页 |
·酒石酸酯种类的影响 | 第42-43页 |
·TM-β-CD浓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L-酒石酸异丁酯浓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pH对k和α的影响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D2EHPA与酒石酸衍生物复合萃取拆分扁桃酸外消旋体 | 第46-56页 |
·实验原理 | 第46-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试剂 | 第48页 |
·仪器 | 第48页 |
·萃取实验 | 第48-49页 |
·HPLC分析方法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4页 |
·D2EHPA对MA的萃取分离 | 第49-50页 |
·不同浓度的酒石酸衍生物单体对MA的萃取分离 | 第50-51页 |
·D2EHPA与L-酒石酸衍生物的复合手性选择体对MA的萃取分离 | 第51-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高速逆流色谱拆分扁桃酸对映体探讨 | 第56-65页 |
·实验原理 | 第56-59页 |
·高速逆流色谱原理 | 第56-57页 |
·逆流色谱(CCC)手性分离的原理及步骤 | 第57-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9-61页 |
·试剂 | 第59-60页 |
·仪器 | 第60页 |
·分析方法 | 第60-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4页 |
·CCC手性分离的色谱参数 | 第61页 |
·两相溶剂系统的选择 | 第61-62页 |
·HSCCC实验 | 第62-63页 |
·HPLC分析峰成分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