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论文选题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上作区概况及地理位置 | 第10-12页 |
·概况 | 第10-11页 |
·地理位置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花岗岩的成因类型——I型、S型、A型及M型花岗岩 | 第12-13页 |
·区域研究现状及认识成果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20页 |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 第15-16页 |
·区域地层 | 第16-17页 |
·区域构造 | 第17-18页 |
·岩浆岩和矿产 | 第18-20页 |
·岩浆岩 | 第18页 |
·区内主要矿产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矿区地质 | 第20-25页 |
·矿区地层 | 第20-21页 |
·矿区构造 | 第21-23页 |
·褶皱构造 | 第21-22页 |
·断裂构造 | 第22-23页 |
·节理 | 第23页 |
·矿区岩浆岩 | 第23-25页 |
第四章 赛什塘铜矿区中酸性侵入岩的岩石学 | 第25-29页 |
·矿区中酸性侵入岩的岩石学特征 | 第25页 |
·矿区围岩蚀变特征 | 第25页 |
·岩浆侵入的期次 | 第25-29页 |
第五章 赛什塘铜矿区中酸性侵入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29-38页 |
·主量元素 | 第29-33页 |
·微量元素 | 第33-35页 |
·稀土元素 | 第35-38页 |
第六章 岩石K-Ar定年、Rb/Sr等时线及其地质意义 | 第38-42页 |
·岩石形成年龄 | 第38-41页 |
·K-Ar法定年 | 第38-40页 |
·Rb-Sr等时线 | 第40-41页 |
·岩石年龄的地质意义 | 第41-42页 |
第七章 赛什塘铜矿区中酸性侵入岩成因讨论 | 第42-57页 |
·成因信息 | 第42-46页 |
·岩浆源的性质 | 第42-43页 |
·原生岩浆与结晶分异 | 第43页 |
·地壳混染与地幔交代 | 第43-44页 |
·构造环境 | 第44-45页 |
·地球动力学背景 | 第45-46页 |
·岩浆过程计算模拟 | 第46-57页 |
·原始岩浆成分的估算 | 第46-49页 |
·成岩作用中岩浆部分熔融程度的估算 | 第49-52页 |
·源区REE含量的估算 | 第52-53页 |
·结晶分异定量估算 | 第53-57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57-58页 |
·主要结论 | 第57页 |
·不足之处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与专业相关的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图版说明 | 第65-66页 |
图版 | 第66-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