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动员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一、绪论 | 第10-17页 |
| (一) 研究背景及价值 | 第10-11页 |
| 1、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2、研究价值 | 第10-11页 |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 第11-14页 |
| 1、相关理论 | 第11-12页 |
| 2、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 3、社会动员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 (三)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 1、危机与公共危机 | 第14页 |
| 2、危机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 | 第14页 |
| 3、社会动员 | 第14-15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五)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 二、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动员分析 | 第17-27页 |
| (一) 社会动员的重要性 | 第17-18页 |
| (二) 社会动员的要素分析 | 第18-24页 |
| 1、社会动员主体 | 第18-21页 |
| 2、社会动员客体 | 第21-22页 |
| 3、社会动员资源 | 第22页 |
| 4、社会动员方式 | 第22-24页 |
| (三) 社会动员机制 | 第24-27页 |
| 1、社会动员机制概述 | 第24页 |
| 2、社会动员机制内容 | 第24-27页 |
| 三、政府与NGO的社会动员 | 第27-33页 |
| (一) 政府主导动员,NGO协助动员 | 第27-29页 |
| 1、政府主导动员的优越性 | 第27-28页 |
| 2、NGO协助动员的必要性 | 第28-29页 |
| (二) 汶川地震中的社会动员实证分析 | 第29-33页 |
| 1、公共危机预警阶段 | 第30页 |
| 2、公共危机应急阶段 | 第30-31页 |
| 3、公共危机恢复阶段 | 第31-33页 |
| 四、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社会动员的经验 | 第33-42页 |
| (一) 公共危机管理中社会动员的成效 | 第33-35页 |
| 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动员能力逐渐增强 | 第33-34页 |
| 2、动员体系初步形成,动员法制逐步健全 | 第34页 |
| 3、政治动员逐步弱化,社会动员正在兴起 | 第34-35页 |
| 4、动员效率不断提高,动员方式日趋丰富 | 第35页 |
| (二) 公共危机管理中社会动员的弊端 | 第35-38页 |
| 1、注重政府政治动员,忽视民间动员力量 | 第35-36页 |
| 2、社会动员主体单一,NGO动员力量不足 | 第36-37页 |
| 3、动员法制建设欠缺,制度规范尚不到位 | 第37页 |
| 4、动员信息缺乏规范,沟通机制有待健全 | 第37-38页 |
| (三)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中社会动员的措施 | 第38-42页 |
| 1、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强化社会动员能力 | 第38页 |
| 2、培育多元动员主体,提升NGO动员能力 | 第38-39页 |
| 3、加强动员法制建设,实现依法社会动员 | 第39-40页 |
| 4、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完善媒体舆论动员 | 第40-42页 |
| 五、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