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8-10页 | 
| 摘要 | 第10-12页 | 
| Abstract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52页 | 
| 1.1 色酮和吲哚类杂环化合物的重要性 | 第14-16页 | 
| 1.2 色酮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简介 | 第16-21页 | 
| 1.3 吲哚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简介 | 第21-23页 | 
| 1.4 重氮试剂参与的杂环合成方法研究 | 第23-42页 | 
| 1.4.1 一些常见重氮化合物参与的构建杂环反应 | 第24-35页 | 
| 1.4.2 3-重氮吲哚-2-亚胺的制备与反应 | 第35-42页 | 
| 1.4.2.1 3-重氮吲哚-2-亚胺的制备方法 | 第35页 | 
| 1.4.2.2 3-重氮吲哚-2-亚胺参与的反应 | 第35-42页 | 
| 1.5 本章小结 | 第42页 | 
| 1.6 参考文献 | 第42-52页 | 
| 第二章 由3-重氮吲哚-2-亚胺合成(2-氨基(芳基)甲亚基)吲哚-3-酮和吡喃并吲哚类化合物 | 第52-88页 | 
| 2.1 前言 | 第52-53页 |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53-61页 | 
| 2.2.1 (2-氨基(芳基)甲亚基)吲哚-3-酮的合成 | 第53-56页 | 
| 2.2.1.1 反应尝试 | 第53-54页 | 
| 2.2.1.2 条件筛选实验 | 第54-55页 | 
| 2.2.1.3 底物普适性研究 | 第55-56页 | 
| 2.2.2 吡喃并吲哚的合成 | 第56-59页 | 
| 2.2.2.1 反应尝试 | 第56-57页 | 
| 2.2.2.2 条件筛选实验 | 第57-58页 | 
| 2.2.2.3 底物普适性研究 | 第58-59页 | 
| 2.2.3 反应机理探讨 | 第59-60页 | 
| 2.2.4 产物的进一步转化 | 第60-61页 | 
| 2.3 实验部分 | 第61-82页 | 
| 2.3.1 实验仪器和试剂处理 | 第61页 | 
| 2.3.2 3-重氮吲哚-2-亚胺类化合物2.1的合成 | 第61-62页 | 
| 2.3.3 (2-氨基(芳基)甲亚基)吲哚-3-酮2.3的合成 | 第62页 | 
| 2.3.4 吡喃并吲哚2.5的合成 | 第62页 | 
| 2.3.5 吲哚并色烯2.6的合成 | 第62-63页 | 
| 2.3.6 产物结构的表征 | 第63-8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2.5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 第三章 由3-二甲基氨基-1-(2-羟基苯基)丙-2-烯-1-酮和3-重氮吲哚-2-亚胺的反应合成3-吲哚基色酮和吡啶并[2,3-b:6,5-b']二吲哚 | 第88-138页 | 
| 3.1 前言 | 第88-90页 |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90-100页 | 
| 3.2.1 反应尝试 | 第90-91页 | 
| 3.2.2 条件筛选实验 | 第91-93页 | 
| 3.2.3 底物普适性研究 | 第93-96页 | 
| 3.2.4 反应机理研究 | 第96-97页 | 
| 3.2.5 产物的进一步转化 | 第97-98页 | 
| 3.2.6 产物光物理性质研究 | 第98-100页 | 
| 3.3 实验部分 | 第100-133页 | 
| 3.3.1 实验仪器和试剂处理 | 第100-101页 | 
| 3.3.2 3-二甲基氨基-1-(2-羟基苯基)丙-2-烯-1-酮的合成 | 第101页 | 
| 3.3.3 3-取代基氨基-1-(2-羟基苯基)丙-2-烯-1-酮的合成 | 第101-102页 | 
| 3.3.4 3-(1-吡咯烷基)-1-(2-羟基苯基)-2-丁烯-1-酮的合成 | 第102页 | 
| 3.3.5 3-吲哚基-4H-色烯-4-酮3.3、吡啶并[2,3-b:6,5-b']二吲哚3.4和吡嗪并[2,3-b:5,6-b']二吲哚3.5的合成 | 第102-103页 | 
| 3.3.6 克级实验 | 第103页 | 
| 3.3.7 3-氟-3-(色酮-3-基)吲哚类化合物3.6的合成 | 第103页 | 
| 3.3.8 3-过氧叔丁基-3-(色酮-3-基)吲哚类化合物3.7的合成 | 第103-104页 | 
| 3.3.9 产物结构的表征 | 第104-133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133页 | 
| 3.5 参考文献 | 第133-138页 | 
| 第四章 铜催化的3-二甲基氨基-1-(2-羟基苯基)丙-2-烯-1-酮与α-重氮酯的反应 | 第138-154页 | 
| 4.1 前言 | 第138-140页 |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140-145页 | 
| 4.2.1 反应尝试 | 第140-141页 | 
| 4.2.2 条件筛选实验 | 第141-142页 | 
| 4.2.3 底物普适性研究 | 第142-143页 | 
| 4.2.4 反应机理研究 | 第143-145页 | 
| 4.3 实验部分 | 第145-150页 | 
| 4.3.1 实验仪器和试剂处理 | 第145-146页 | 
| 4.3.2 2-羟基-2-(4-氧亚基-4H-色烯-3-)丙二酸二酯类化合物4.3的合成 | 第146页 | 
| 4.3.3 产物结构的表征 | 第146-15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150页 | 
| 4.5 参考文献 | 第150-154页 | 
| 第五章 铜催化下3,3'-联吲哚与丙二酸酯或芳胺的反应研究 | 第154-184页 | 
| 5.1 前言 | 第154-157页 |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157-164页 | 
| 5.2.1 反应尝试 | 第157-158页 | 
| 5.2.2 条件筛选实验 | 第158-160页 | 
| 5.2.3 底物普适性研究 | 第160-163页 | 
| 5.2.4 反应机理研究 | 第163-164页 | 
| 5.3 实验部分 | 第164-179页 | 
| 5.3.1 实验仪器和试剂处理 | 第164-165页 | 
| 5.3.2 2-(磺酰基氨基)-3,3'-联吲哚5.1的合成 | 第165页 | 
| 5.3.3 3-(2-丙二酸二乙酯基)-3-吲哚基吲哚啉-2-亚胺5.3的合成 | 第165-166页 | 
| 5.3.4 3-(4-苯胺基)-3-吲哚基吲哚啉-2-亚胺5.5的合成 | 第166页 | 
| 5.3.5 产物结构的表征 | 第166-179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179页 | 
| 5.5 参考文献 | 第179-184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184-186页 | 
| 化合物一览表 | 第186-192页 | 
| 附表 | 第192-194页 | 
| 附图 | 第194-230页 | 
| 已发表和待发表论文 | 第2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