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的启动子调控功能分析及其同源基因抗性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1页
    1.1 水稻稻瘟病简介第13-14页
    1.2 真核生物启动子研究进展第14-18页
        1.2.1 组成型启动子第15-16页
        1.2.2 诱导型启动子第16页
        1.2.3 时空启动子第16-17页
        1.2.4 合成启动子第17-18页
    1.3 顺式作用元件的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抗病同源基因第19页
    1.5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Pi63启动子调控功能分析第21-51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1-27页
        2.2.1 实验材料第21页
        2.2.2 载体和菌株第21-22页
        2.2.3 主要试剂及配方第22-26页
            2.2.3.1 实验试剂第22页
            2.2.3.2 主要试剂配方第22-24页
            2.2.3.3 主要培养基及其配方表第24-26页
        2.2.4 主要仪器设备第26-27页
    2.3 实验方案第27-38页
        2.3.1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7-31页
            2.3.1.1 启动子区域的划分第27页
            2.3.1.2 目的片段的扩增第27-28页
            2.3.1.3 目的片段的凝胶回收第28页
            2.3.1.4 提取pCAMBIA1391Z和pMD C99的质粒DNA第28-29页
            2.2.1.5 对含有不同顺式作用元件的目的片段及载体进行双酶切第29页
            2.3.1.6 酶切产物的纯化第29页
            2.2.1.7 重组质粒的连接第29-30页
            2.3.1.8 热激转化第30页
            2.2.1.9 电激转化第30页
            2.3.1.10 重组质粒的鉴定第30-31页
        2.3.2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第31-33页
            2.3.2.1 水稻愈伤组织诱导第31页
            2.2.2.2 农杆菌的活化第31-32页
            2.3.2.3 农杆菌与愈伤组织共培养第32页
            2.3.2.4 抗性愈伤的筛选第32页
            2.3.2.5 抗性愈伤的分化第32页
            2.2.2.6 转基因植株的生根及幼苗移栽第32-33页
        2.3.3 鉴定阳性植株第33-34页
            2.3.3.1 植物DNA的提取第33-34页
        2.3.4 GUS组织化学染色第34页
        2.3.5 GUS酶活性检测第34-36页
            2.3.5.1 新鲜水稻组织总蛋白的提取第34页
            2.3.5.2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总蛋白含量第34-35页
            2.3.5.3 GUS酶活反应第35页
            2.3.5.4 GUS荧光定量分析第35-36页
        2.3.6 转基因T_1代植株拷贝数鉴定第36页
            2.3.6.1 标准曲线制作第36页
            2.3.6.2 转基因T_1代植株拷贝数鉴定第36页
        2.3.7 转基因T_1代植株表达量检测第36-38页
            2.3.7.1 稻瘟病菌种活化及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第37页
            2.3.7.2 T_1代阳性植株的接种试验第37-38页
    2.4 实验结果第38-48页
        2.4.1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8-39页
        2.4.2 水稻遗传转化第39-40页
        2.4.3 转基因T_0代植株的阳性鉴定第40-42页
        2.4.4 GUS组织化学染色第42-43页
        2.4.5 GUS酶活性检测第43-44页
        2.4.6 转基因T_1代植株阳性鉴定第44-45页
        2.4.7 转基因T_1代植株拷贝数鉴定第45-46页
            2.4.7.1 标准曲线制作第45页
            2.4.7.2 T_1代转基因植株目的基因的拷贝数计算第45-46页
        2.4.8 转基因T_1代植株接种前后表达量第46-48页
    2.5 讨论第48-51页
第三章 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同源基因的克隆及抗性初步研究第51-63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3.2.3 主要试剂及配方第51-52页
            3.2.3.1 实验试剂第51-52页
            3.2.3.2 主要试剂配方第52页
            3.2.3.3 主要培养基及其配方表第52页
        3.2.4 主要仪器设备第52页
    3.3 实验方案第52-57页
        3.3.1 稻瘟病抗性基因Pi63同源基因的克隆第52-53页
        3.3.2 同源基因载体构建第53-56页
            3.3.2.1 目的片段的凝胶回收第53页
            3.3.2.2 提取pMD C99的质粒DNA第53页
            3.3.2.3 目的片段及载体双酶切第53-54页
            3.3.2.4 重组质粒的连接第54页
            3.3.2.5 热激转化第54-55页
            3.3.2.6 重组质粒的鉴定第55页
            3.3.2.7 农杆菌EHA105电击感受态制备第55-56页
            3.3.2.8 同源基因载体电击转化农杆菌第56页
            3.3.2.9 电转农杆菌阳性鉴定第56页
        3.3.4 水稻遗传转化第56页
        3.3.5 转基因植株T_0代植株阳性鉴定第56-57页
            3.3.5.1 转基因植株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6页
            3.3.5.2 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第56-57页
        3.3.6 T_0代转基因植株离体接种第57页
            3.3.6.1 稻瘟病菌种活化及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第57页
            3.3.6.2 T_0代转基因植株离体接种稻瘟病菌种007第57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7-61页
        3.4.1 目的片段的PCR扩增第57-58页
        3.4.2 重组质粒阳性鉴定第58页
        3.4.3 水稻遗传转化第58-59页
        3.4.4 同源基因转基因T_0代植株的阳性鉴定第59-60页
        3.4.5 同源基因转基因T_0代植株离体接种第60-61页
    3.5 讨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69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页
参与的科研课题第69页
参与的学术会议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医用护理康复训练器的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测斜仪中捷联惯性导航算法的研究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