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选题提出 | 第9-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1.3 选题定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研究领域 | 第12-14页 |
1.2.2 研究侧重点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第2章 天津老城厢及周边地区发展概况 | 第17-37页 |
2.1 人口发展概况 | 第17-21页 |
2.1.1 华界人口 | 第17-18页 |
2.1.2 租界人口 | 第18-21页 |
2.2 城区扩展情况 | 第21-28页 |
2.2.1 城区规模发展情况 | 第21-25页 |
2.2.2 租界发展情况 | 第25-28页 |
2.3 城区结构发展情况 | 第28-34页 |
2.3.1 城区功能发展 | 第28-32页 |
2.3.2 城区道路发展 | 第32-34页 |
2.4 小结 | 第34-37页 |
第3章 天津老城厢及周边地区办公机构的近代发展 | 第37-73页 |
3.1 行政外交机关 | 第37-51页 |
3.1.1 府县双制 | 第37-39页 |
3.1.2 地方自治 | 第39-41页 |
3.1.3 外交机构 | 第41-47页 |
3.1.4 外国领事馆 | 第47-51页 |
3.2 金融警务机关 | 第51-61页 |
3.2.1 税务机构 | 第52-56页 |
3.2.2 银行机构 | 第56-58页 |
3.2.3 巡警机构 | 第58-60页 |
3.2.4 慈善机构 | 第60-61页 |
3.3 司法教育机关 | 第61-67页 |
3.3.1 司法机构 | 第61-63页 |
3.3.2 教育机构 | 第63-64页 |
3.3.3 卫生机构 | 第64-65页 |
3.3.4 消防机构 | 第65-67页 |
3.4 工交农商机关 | 第67-72页 |
3.4.1 交通机构 | 第67-68页 |
3.4.2 工商机构 | 第68-70页 |
3.4.3 水利机构 | 第70-72页 |
3.5 小结 | 第72-73页 |
第4章 天津老城厢及周边地区工商业的近代发展 | 第73-93页 |
4.1 商业的发展 | 第73-78页 |
4.1.1 洋货街 | 第73页 |
4.1.2 传统商业街 | 第73-74页 |
4.1.3 会馆和洋行 | 第74-78页 |
4.2 金融业的发展 | 第78-81页 |
4.2.1 银号银行 | 第78-81页 |
4.2.2 保险证券 | 第81页 |
4.3 轻工业的发展 | 第81-84页 |
4.3.1 食品类 | 第81-82页 |
4.3.2 纺织类 | 第82-84页 |
4.3.3 日用百货类 | 第84页 |
4.4 重工业的发展 | 第84-89页 |
4.4.1 三条石工业 | 第84-87页 |
4.4.2 原材料工业 | 第87-88页 |
4.4.3 加工工业 | 第88-89页 |
4.5 小结 | 第89-93页 |
第5章 天津老城厢及周边地区文教卫生建筑的近代发展 | 第93-113页 |
5.1 书院的发展 | 第93-94页 |
5.1.1 旧式书院 | 第93-94页 |
5.1.2 新式书院 | 第94页 |
5.2 洋务学堂和大学的发展 | 第94-101页 |
5.2.1 洋务学堂 | 第94-100页 |
5.2.2 大学 | 第100-101页 |
5.3 幼稚园中小学的发展 | 第101-106页 |
5.3.1 幼稚园 | 第101-102页 |
5.3.2 小学 | 第102-103页 |
5.3.3 中学 | 第103-106页 |
5.4 公共卫生的发展 | 第106-109页 |
5.4.1 中西医 | 第106-108页 |
5.4.2 卫生 | 第108-109页 |
5.5 教堂的发展 | 第109-112页 |
5.5.1 天主教堂 | 第109-111页 |
5.5.2 基督教堂 | 第111-112页 |
5.6 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6章 天津老城厢及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近代发展 | 第113-133页 |
6.1 老城厢及周边地区公共交通的发展 | 第113-116页 |
6.1.1 轨道交通的发展 | 第113-114页 |
6.1.2 道路交通的发展 | 第114-115页 |
6.1.3 水上交通的发展 | 第115-116页 |
6.2 老城厢及周边地区邮政通信的发展 | 第116-119页 |
6.2.1 早期通信的发展 | 第116页 |
6.2.2 书信馆的发展 | 第116-118页 |
6.2.3 邮局的发展 | 第118-119页 |
6.3 老城厢及周边地区电话电报的演变 | 第119-128页 |
6.3.1 电报的发展 | 第119-121页 |
6.3.2 电话的发展 | 第121-123页 |
6.3.3 报局的发展 | 第123-126页 |
6.3.4 书局的发展 | 第126-128页 |
6.4 老城厢及周边地区自来水电力的发展 | 第128-131页 |
6.4.1 自来水的发展 | 第128-130页 |
6.4.2 电力的发展 | 第130-131页 |
6.5 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7章 天津老城厢及周边地区空间结构的演变 | 第133-147页 |
7.1 老城厢及周边地区城市功能的演变 | 第133-135页 |
7.1.1 工商业区的演变 | 第133页 |
7.1.2 文教区的演变 | 第133-134页 |
7.1.3 行政区的演变 | 第134-135页 |
7.2 老城厢及周边地区交通系统的演变 | 第135-138页 |
7.2.1 路网系统的演变 | 第135-136页 |
7.2.2 桥梁交通的演变 | 第136-138页 |
7.3 老城厢及周边地区景观水系的演变 | 第138-146页 |
7.3.1 海河水系的演变 | 第138-139页 |
7.3.2 湖泊水洼的演变 | 第139-141页 |
7.3.3 私家园林的演变 | 第141-145页 |
7.3.4 道路景观的演变 | 第145-146页 |
7.4 小结 | 第146-147页 |
第8章 结语 | 第147-149页 |
8.1 研究带来的启示 | 第147-148页 |
8.2 未尽事宜 | 第148-149页 |
附录 A-R | 第149-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2页 |
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72-174页 |
致谢 | 第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