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麻鸡(黑羽系)的选育与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1.1 我国优质鸡生产现状与资源优势 | 第12-13页 |
1.1.1 优质鸡生产现状 | 第12页 |
1.1.2 地方优质鸡资源优势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鸡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2.1 国外鸡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2 国内鸡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3 当前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1.3 广西麻鸡(黑羽系)的选育背景及意义 | 第17-19页 |
1.3.1 广西麻鸡的特点 | 第17页 |
1.3.2 广西麻鸡分布与外貌特征 | 第17-18页 |
1.3.3 广西麻鸡(黑羽系)的选育背景 | 第18页 |
1.3.4 广西麻鸡(黑羽系)的选育意义 | 第18-19页 |
1.4 广西麻鸡(黑羽系)的选育目标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2.1 品系选育 | 第21-24页 |
2.1.1 试验素材来源 | 第21页 |
2.1.2 选育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1.2.1 收集整理育种素材 | 第21页 |
2.1.2.2 专门化品系的培育 | 第21页 |
2.1.2.3 配合力测定,筛选最佳配套系 | 第21页 |
2.1.2.4 中试推广与体系的建立 | 第21-22页 |
2.1.3 选育方法 | 第22页 |
2.1.4 选择主要性状 | 第22-23页 |
2.1.5 测定指标的计算方法 | 第23页 |
2.1.6 主要产蛋性状遗传参数估测 | 第23-24页 |
2.1.6.1 试验素材 | 第23页 |
2.1.6.2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2.2 杂交测定 | 第24-26页 |
2.2.1 杂交测试组合 | 第24-25页 |
2.2.2 测定项目 | 第25页 |
2.2.3 测定依据 | 第25-26页 |
2.2.4 杂交组合分析与确定配套模式 | 第26页 |
2.2.5 重复试验 | 第26页 |
2.3 中试推广 | 第26页 |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9页 |
3.1 品系选育 | 第27-32页 |
3.1.1 世代选育概况 | 第27页 |
3.1.2 主要性状选育进展 | 第27-31页 |
3.1.2.1 C系羽色 | 第27-28页 |
3.1.2.2 C系各世代43周体尺 | 第28-29页 |
3.1.2.3 体重选育结果 | 第29-30页 |
3.1.2.4 C系繁殖性能的选育结果 | 第30-31页 |
3.1.3 C系主要产蛋性状的遗传参数估测 | 第31-32页 |
3.2 杂交组合测定 | 第32-36页 |
3.2.1 各杂交组合的测定结果 | 第32-34页 |
3.2.2 最佳杂交组合的确立 | 第34-35页 |
3.2.3 商品代鸡重复试验的结果 | 第35-36页 |
3.3 中试推广 | 第36-39页 |
3.3.1 中试应用技术标准的制定 | 第36页 |
3.3.2 中试推广概况 | 第36-39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9-42页 |
4.1 外观形状的选择 | 第39-40页 |
4.2 体重均匀度的选育 | 第40页 |
4.3 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 | 第40-41页 |
4.4 配套系的建立 | 第41-4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