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车削加工及车床(旋床)论文

复杂光学曲面慢刀伺服超精密车削技术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9页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第15-19页
     ·课题的来源第15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5-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7页
     ·复杂光学曲面第19-20页
     ·复杂光学曲面加工方法第20-24页
     ·复杂光学曲面超精密车削技术第24-27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慢刀伺服车削原理及关键技术第29-52页
   ·加工原理及坐标系定义第29-34页
     ·慢刀伺服车削创成原理第29-31页
     ·坐标系定义第31-32页
     ·坐标系间相互位置关系确定第32-34页
   ·关键技术研究第34-47页
     ·直线进给驱动系统性能分析第34-45页
     ·曲线插补技术研究第45-47页
   ·加工能力分析第47-51页
     ·试验平台介绍第47-48页
     ·伺服轴执行能力分析第48-50页
     ·伺服轴轨迹跟踪性能分析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三章 复杂光学曲面慢刀伺服车削刀具设计第52-68页
   ·刀具几何形状设计第52-55页
     ·圆柱型车刀设计第52-54页
     ·圆锥型车刀设计第54-55页
   ·复杂面形对刀具几何参数的影响第55-63页
     ·回转曲面对车刀几何形状的制约分析第56-57页
     ·复杂曲面对车23J乙何形状的制约分析第57-61页
     ·复杂面形与刀具制约关系计算实验第61-63页
   ·工艺及光学特性对刀具几何参数的影响第63-67页
     ·表面微观形貌对刀具参数的制约分析第63-64页
     ·光学效应对刀具参数的制约分析第64-66页
     ·加工材料与刀具参数的关系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复杂光学曲面慢刀伺服车削刀具路径规划第68-88页
   ·刀具路径生成基本算法第68-75页
     ·刀具接触点轨迹规划方案第68-69页
     ·刀触点轨迹离散算法研究第69-71页
     ·刀具形状补偿算法研究第71-74页
     ·刀具前角的影响第74-75页
   ·工件边界外刀具路径生成算法第75-81页
     ·曲面空间延拓处理第75-76页
     ·空间曲线插值处理第76-78页
     ·工件边界外刀具路径处理实验第78-81页
   ·加工误差补偿研究第81-86页
     ·复杂曲面测量第81页
     ·误差数据分析第81-85页
     ·具路径修正第85-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五章 慢刀伺服车削的几何仿真与精度分析第88-114页
   ·慢刀伺服车削仿真算法第88-97页
     ·几何仿真原理第89-90页
     ·曲面面形表达第90-92页
     ·刀具轨迹内插算法第92-93页
     ·扫描曲面生成算法第93-95页
     ·工件面形更新算法第95-97页
   ·慢刀伺服机床误差建模第97-107页
     ·拓扑结构、低序体阵列第97-98页
     ·特征矩阵及误差源分析第98-103页
     ·成形函数分析第103-107页
   ·慢刀伺服车削精度分析实验第107-112页
     ·面形及微观形貌预测第107-109页
     ·具对中误差的影响第109-111页
     ·具磨损的影响第111-112页
   ·本章小节第112-114页
第六章 复杂光学曲面慢刀伺服车削实验第114-131页
   ·离轴抛物面镜第114-118页
     ·工件形状尺寸第115页
     ·慢刀车削力DII艺分析第115-116页
     ·加工结果与分析第116-118页
   ·凹球面反射镜阵列第118-122页
     ·工件形状尺寸及工艺参数第118-119页
     ·刀具路径执行性能分析第119-121页
     ·加工结果与分析第121-122页
   ·波前校正眼镜加工第122-126页
     ·工件形状尺寸及工艺参数第123页
     ·加工结果与分析第123-126页
   ·螺旋相位板第126-127页
   ·连续相位板第127-129页
   ·其他力加工实例第129页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31-135页
   ·全文总结第131-134页
     ·研究内容总结第131-132页
     ·创新点总结第132-134页
   ·研究展望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5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45-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学网络的功能模块性分析与模块识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夹层结构SiCf/SiC雷达吸波材料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