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流受端电网暂态电压稳定评估及其无功配置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受端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方法 | 第11-12页 |
1.2.2 受端系统动态电压稳定分析方法 | 第12页 |
1.2.3 暂态电压稳定判据 | 第12-13页 |
1.2.4 交直流系统动态无功优化方法 | 第13-14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第2章 交直流受端电网暂态电压稳定影响因素分析 | 第15-30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直流系统对受端电网暂态电压的影响 | 第15-19页 |
2.2.1 直流控制方式对无功的影响 | 第16页 |
2.2.2 直流系统动态无功分析 | 第16-19页 |
2.3 异步电动机参数对暂态电压稳定的影响 | 第19-28页 |
2.3.1 基于一阶异步电动机模型的戴维南等值 | 第19-21页 |
2.3.2 转子滑差对异步电动机静态特性分析 | 第21页 |
2.3.3 异步电动机暂态特性分析 | 第21-24页 |
2.3.4 仿真验证 | 第24-28页 |
2.4 综合分析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电网侧暂态电压稳定裕度指标 | 第30-44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现有实用判据及量化指标分析 | 第30-31页 |
3.2.1 实用判据1及衍生指标 | 第30页 |
3.2.2 实用判据2及衍生指标 | 第30-31页 |
3.3 二元表判据简述 | 第31-35页 |
3.3.1 表征可接受性的单二元表判据 | 第31-33页 |
3.3.2 表征裕度的单二元表判据 | 第33-34页 |
3.3.3 基于二元表判据的现有电压判据评价 | 第34-35页 |
3.4 考虑多二元表的稳定裕度指标构造 | 第35-38页 |
3.4.1 稳定指标的构建 | 第35-36页 |
3.4.2 基于多二元表的暂态电压稳定裕度指标 | 第36-37页 |
3.4.3 指标计算流程 | 第37-38页 |
3.5 仿真分析 | 第38-42页 |
3.5.1 不同故障下暂态电压稳定性 | 第38-39页 |
3.5.2 不同负荷模型下暂态电压稳定性 | 第39-40页 |
3.5.3 电压稳定裕度指标有效性分析 | 第40-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受端电网动态无功优化配置研究 | 第44-58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实际电网电压特性分析 | 第44-50页 |
4.2.1 仿真模型与电网基本情况 | 第44-45页 |
4.2.2 故障仿真 | 第45-50页 |
4.3 基于电压轨迹灵敏度的动态无功优化配置方法 | 第50-54页 |
4.3.1 候选母线集合的确定 | 第50-51页 |
4.3.2 无功电压轨迹灵敏度指标 | 第51-53页 |
4.3.3 无功优化配置流程 | 第53-54页 |
4.4 实际受端电网动态无功优化配置分析 | 第54-57页 |
4.4.1 确定候选母线集合 | 第54-55页 |
4.4.2 动态无功优化配置 | 第55-57页 |
4.4.3 不同配置方案的比较 | 第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