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世界各国艺术概况论文--中国艺术论文--艺术市场论文

重庆市地方艺术节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12页
    1.1 综述第8-9页
    1.2 研究动机与目的第9页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9-10页
    1.4 理论支撑第10-12页
2 艺术节基本模式的形成第12-20页
    2.1 艺术节的兴起第12-16页
        2.1.1 文化产业政策第12-14页
        2.1.2 艺术节与传统第14-15页
        2.1.3 精神产品与城市生活第15-16页
    2.2 重庆市地方艺术节的类型第16-20页
        2.2.1 以艺术性为主的艺术节第16-17页
        2.2.2 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的艺术节第17-18页
        2.2.3 弘扬民俗文化遗产的艺术节第18-20页
3 重庆市地方艺术节的运营机制第20-40页
    3.1 以政府资本为主的运营机制第23-29页
        3.1.1 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第24-25页
        3.1.2 重庆大学生戏剧节第25-26页
        3.1.3 丰都县鬼城庙会第26-29页
    3.2 以企业资本为主的运营机制第29-33页
        3.2.1 中国(重庆)中秋食品博览会暨月饼文化节第29-31页
        3.2.2 仙女山露营音乐节第31-33页
    3.3 以混合资本为主的运营机制第33-40页
        3.3.1 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第33-36页
        3.3.2 潼南陈抟故里菜花节第36-37页
        3.3.3 重庆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第37-40页
4 重庆市地方艺术节的效益生成第40-45页
    4.1 经济效益第40-42页
        4.1.1 直接效益第40-41页
        4.1.2 间接效益第41-42页
    4.2 社会效益第42-45页
        4.2.1 弘扬传统文化第42页
        4.2.2 提升文明素质第42-43页
        4.2.3 展示城市形象第43页
        4.2.4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第43-45页
5 重庆市地方艺术节的总结与展望第45-56页
    5.1 重庆市地方艺术节的成功之处第45-47页
        5.1.1 艺术节的大众特质第45-46页
        5.1.2 艺术节地方性与艺术性的平衡第46页
        5.1.3 艺术节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统一第46页
        5.1.4 艺术节的本土认同感第46-47页
    5.2 重庆市地方艺术节的不足之处第47-50页
        5.2.1 缺乏宏观定位第47页
        5.2.2 群众参与度不足第47-48页
        5.2.3 活动内容单一,活动目的缺乏第48-49页
        5.2.4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平衡第49-50页
        5.2.5 个别地方的政绩工程第50页
    5.3 对重庆市地方艺术节的建议第50-56页
        5.3.1 确立宏观战略,树立地方品牌第50-51页
        5.3.2 引入多元化的社会资本第51-53页
        5.3.3 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第53-54页
        5.3.4 培养艺术人才,鼓励多元创新第54-56页
6 结语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产电影发行策略研究(2010-2018)
下一篇:儒家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