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珠球状NaCl制备的多孔金属孔结构控制及性能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前言 | 第11页 |
1.2 多孔金属简介 | 第11-14页 |
1.2.1 多孔金属种类与性能 | 第11-13页 |
1.2.2 多孔金属的用途 | 第13-14页 |
1.3 多孔金属制备工艺概述 | 第14-19页 |
1.4 造孔剂的选用对开发多孔金属的影响 | 第19-20页 |
1.5 课题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6 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6.1 实验方案 | 第21-22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2章 实验与测试 | 第23-28页 |
2.1 材料与设备 | 第23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23页 |
2.2 实验过程 | 第23-25页 |
2.2.1 珠球NaCl(盐球)的制备过程 | 第23-24页 |
2.2.2 多孔金属的制备过程 | 第24页 |
2.2.3 多孔金属的机械性能调控 | 第24-25页 |
2.3 盐球的表征 | 第25页 |
2.3.1 红外分析与形貌观察 | 第25页 |
2.3.2 溶解速率分析 | 第25页 |
2.4 多孔金属的表征与分析 | 第25-28页 |
2.4.1 宏观结构 | 第25-26页 |
2.4.2 密度与孔隙率 | 第26页 |
2.4.3 SEM形貌 | 第26页 |
2.4.4 力学性能 | 第26页 |
2.4.5 机械性能调控 | 第26页 |
2.4.6 渗透性能 | 第26页 |
2.4.7 热膨胀性能 | 第26-28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8-53页 |
3.1 盐球的表征分析 | 第28-33页 |
3.1.1 工艺参数对盐球表观质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2 宏观形貌与粒径分布 | 第29-30页 |
3.1.3 SEM形貌 | 第30-31页 |
3.1.4 制备各阶段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32页 |
3.1.5 盐球的溶解速率 | 第32-33页 |
3.1.6 本节小结 | 第33页 |
3.2 多孔金属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33-38页 |
3.2.1 多孔坯体制备及其结构 | 第33-35页 |
3.2.2 宏观三维形貌 | 第35-36页 |
3.2.3 SEM形貌 | 第36-37页 |
3.2.4 密度与孔隙率 | 第37-38页 |
3.2.5 本节小结 | 第38页 |
3.3 多孔金属的压缩力学性能 | 第38-41页 |
3.3.1 多孔铝的压缩力学性能 | 第38-40页 |
3.3.2 多孔铜的压缩力学性能 | 第40-41页 |
3.3.3 本节小结 | 第41页 |
3.4 多孔铜的机械性能调控 | 第41-45页 |
3.4.1 复合多孔结构的压缩力学性能 | 第41-42页 |
3.4.2 复合结构中加强铜柱/铜管的屈曲行为 | 第42-44页 |
3.4.3 本节小结 | 第44-45页 |
3.5 多孔金属渗透性能分析 | 第45-49页 |
3.5.1 多孔铝的渗透性能 | 第45-47页 |
3.5.2 多孔铜的渗透性能 | 第47-48页 |
3.5.3 本节小结 | 第48-49页 |
3.6 多孔金属热膨胀性能分析 | 第49-53页 |
3.6.1 多孔铝的热膨胀性能 | 第49-50页 |
3.6.2 多孔铜的热膨胀性能 | 第50-51页 |
3.6.3 本节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