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论文

条件与问题--舒马赫对“参数化主义”的理论建构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参数化,仅仅作为工具,或成为一种主义?第13-42页
    1.1 研究背景:“工具理性主义”(INSTRUMENTAL RATIONALISM)的时代语境第13-22页
        1.1.1 “参数化设计”(PARAMETRIC DESIGN):从装置模型到数字化模拟第14-16页
        1.1.2 “数字信息”(DIGITAL INFORMATION)时代下的建筑参数化设计第16-17页
        1.1.3 舒马赫在中央美术学院的一次理论研讨课第17-22页
    1.2 文献综述:舒马赫《参数化主义理论谱系1990-2016》(THE THEORETICALGENEALOGY OF PARAMETRICISM 1990-2016)的课程回顾第22-37页
        1.2.1 哲学对理智的影响(INTELLECTUAL INFLUENCES FROM PHILOSOPHY)第22-24页
        1.2.2 一种新的形式主义:折叠,斑点,场域(ANEWFORMALISM: FOLDING,BLOBS,FIELDS)第24-26页
        1.2.3 一种新的社会动态(A NEW SOCIETAL DYNAMIC)第26-28页
        1.2.4 一种新的复杂性(A NEW COMPLEXITY)第28-31页
        1.2.5 组织创新(ORGANISATIONAL INNOVATIONS)第31-32页
        1.2.6 现象的透明性与生成性空间(PHENOMENAL TRANSPARENCY AND SPACE OFBECOMING)第32-33页
        1.2.7 虚拟性(VIRTUALITY)第33-34页
        1.2.8 参数化主义的回溯定义(THE RETROSPECTIVE DEFNITION OFPARAMETRICISM: SCHUMACHER)第34-35页
        1.2.9 建筑符号学的重新建立(THE RE-FOUNDATIONOF ARCHITECTURALSEMIOLOGY: SCHUMACHER)第35-37页
    1.3 研究对象、问题与意义第37-40页
        1.3.1 研究对象第37-38页
        1.3.2 研究问题第38页
        1.3.3 研究意义第38-40页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40-42页
        1.4.1 研究方法第40-41页
        1.4.2 研究框架第41-42页
第二章 卢曼的启示:舒马赫参数化主义理论的社会学基础第42-60页
    2.1 视角的转换:从“形而上学”的哲学走向“实证主义”的社会学第43-51页
        2.1.1 参数化主义理论的挪用根源:社会学,而非哲学第44-45页
        2.1.2 “理性认知”的“控制工具”: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第45-50页
        2.1.3 “复杂性”与卢曼的社会学理论第50-51页
    2.2 自组织系统理论(AUTOPOIESIS)的由来第51-56页
        2.2.1 生命VS.机械:生物自组织系统的起源第51-52页
        2.2.2 图解(DIAGRAM)生物学自组织系统第52-53页
        2.2.3 “组织”(ORGANIZATIONAL)与“结构”(STRUCTURE)第53-54页
        2.2.4 “活”的例子:当代人工智能自组织系统GOOGLE AUTOML第54-56页
    2.3 从“社会机器”到“社会生物”:卢曼的当代社会学自组织系统第56-60页
        2.3.1 系统模式变革在社会学的折射:卢曼社会学系统理论第56-58页
        2.3.2 自组织社会系统中的“建筑学”第58页
        2.3.3 建筑学“自组织系统”与社会本体的关系第58-60页
第三章 系统化的架构:舒马赫对参数化主义理论的建构第60-78页
    3.1 建筑学的政治化讨论:参数化主义的无政府资本主义立场第61-65页
        3.1.1 经济的萧条与参数化主义的政治立场的转变第61-62页
        3.1.2 奥地利经济学派“无政府资本主义”的影响第62-63页
        3.1.3 “新自由主义”对舒马赫建筑学理论的激化第63-65页
        3.1.4 “参数化主义”对社会经济维度的回应第65页
    3.2 参数化主义的社会学投射:建筑的社会功能与现代社会理论的联系第65-69页
        3.2.1 从现代社会理论到建筑学的社会功能第66-67页
        3.2.2 从信息化社会到参数化主义建成环境第67-68页
        3.2.3 参数化主义在建成社会环境中的信息丰富性第68-69页
        3.2.4 数字时代作为“工具”的建筑学第69页
    3.3 参数化主义的系统化架构:舒马赫的《建筑学自组织系统》第69-73页
        3.3.1 《建筑学自组织系统》的目标第69-70页
        3.3.2 《建筑学自组织系统》的理论架构以及核心论点第70-72页
        3.3.3 参数化主义:参数化核心风格的形成第72-73页
    3.4 参数化主义的推广与危机:舒马赫的参数化主义2.0第73-77页
        3.4.1 参数化主义的危机与参数化主义2.0的议程第73-76页
        3.4.2 在参数化主义2.0中实现建设性的劳动分工第76-77页
    3.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 理论的实践:舒马赫在AA DRL的设计教学以及ZHA设计案例研究第78-101页
    4.1 第一阶段:后福特主义、新社会组织与建筑学图解性回应(1996-1999)第79-87页
        4.1.1 “商务空间”,作为社会推动力的建筑学第81-84页
        4.1.2 设计方法的理论前提-唯物主义历史观与灵活的专业化第84-87页
    4.2 第二阶段:参数化主义理论的形成及其建筑/城市尺度的应用(2000-2011)第87-97页
        4.2.1 “参数化主义者”与“现代主义者”的城市规划对比第87-91页
        4.2.2 如何实现参数化主义者的城市规划第91-97页
    4.3 第三阶段:危机与迭代更新中的参数化主义(2012-2018)第97-101页
        4.3.1 参数化主义遭遇的时代危机第97-98页
        4.3.2 迭代与更新:参数化主义2.0第98-101页
第五章 结论:“主义”的危机与理论的悖论第101-103页
    5.1 舒马赫参数化主义理论的历史贡献第101页
    5.2 当代建筑学理论产生的特征、规律与方法第101页
    5.3 批判性的反思理论的悖论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6页
附录1: 《建筑学自组织系统》前言翻译第106-110页
附录2: 《建筑学自组织系统》24论点翻译第110-115页
附录3: 《建筑学自组织系统》目录翻译第115-119页
附录4: 舒马赫理论写作整理第119-143页
附录5: 毕业创作“如何生活在一起”-从世界公园到主体生产之地第143-149页
附录6: 毕业创作导师评语第149-150页
致谢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ECC为保护层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耐久性研究
下一篇:淄博青城县历史空间复原研究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