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1-22页 |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1、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2、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3、评述 | 第18-19页 |
(三)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理论工具 | 第19-20页 |
2、研究方法 | 第20页 |
(四)研究思路及篇章结构 | 第20-21页 |
(五)创新点与不足 | 第21-22页 |
1、创新点 | 第21页 |
2、不足 | 第21-22页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7页 |
(一)乡村社会内生资源 | 第22-23页 |
1、社会内生资源 | 第22页 |
2、乡村社会内生资源 | 第22-23页 |
(二)乡村振兴 | 第23-27页 |
1、乡村振兴基本内涵 | 第23-25页 |
2、乡村振兴实现路径 | 第25-27页 |
三、乡村社会内生资源助推乡村振兴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 第27-33页 |
(一)乡村社会内生资源对乡村振兴具有基础性作用 | 第27-28页 |
1、自然禀赋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 第27-28页 |
2、人文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 第28页 |
(二)乡村社会内生资源助推乡村振兴可行性分析 | 第28-33页 |
1、自然禀赋引领乡村产业发展 | 第29-30页 |
2、水资源为载体美化乡村生态环境 | 第30页 |
3、乡村优秀文化助力文明乡风建设 | 第30-31页 |
4、村民为主体带动乡村生活富裕 | 第31-32页 |
5、乡村政治因子推动乡村实现有效治理 | 第32-33页 |
四、河南省D村内生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分析 | 第33-46页 |
(一)河南省D村内生资源概况 | 第33-39页 |
1、地理区位介绍 | 第33-34页 |
2、土地资源分析 | 第34-35页 |
3、水资源概况 | 第35-37页 |
4、D村文化习俗 | 第37页 |
5、人力资源现状 | 第37-38页 |
6、政治因子 | 第38-39页 |
(二)D村内生资源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分析 | 第39-46页 |
1、土地资源促进乡村产业诞生 | 第39-40页 |
2、区位优势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 第40页 |
3、盘活乡村水资源,美化生态环境 | 第40-41页 |
4、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引领文明乡风建设 | 第41-42页 |
5、激发村民主动性,实现乡村生活富裕 | 第42-43页 |
6、基层党建工作引领乡村有效治理 | 第43-46页 |
五、D村内生资源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6-51页 |
(一)D村内生资源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6-48页 |
1、乡村产业带动能力不足 | 第46页 |
2、乡村环境美化目标实现困难 | 第46-47页 |
3、乡风文明建设进程缓慢 | 第47页 |
4、乡村党组织号召力面临挑战 | 第47-48页 |
(二)D村内生资源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8-51页 |
1、乡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 第48页 |
2、乡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现实脱节 | 第48页 |
3、村民文化素养不高 | 第48-49页 |
4、乡村文化存在“空洞化”现象 | 第49页 |
5、乡村党组织人才缺乏 | 第49-51页 |
六、乡村社会内生资源助推乡村振兴对策研究 | 第51-59页 |
(一)合理规划乡村土地,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发达 | 第51-53页 |
1、完善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 | 第51-52页 |
2、推进农村承包地精细化管理 | 第52页 |
3、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赋能 | 第52-53页 |
(二)加强乡村水域开发和利用,实现乡村环境美化 | 第53-54页 |
1、加大力度保护乡村水资源 | 第53页 |
2、构建以水域为纽带的乡村生态网络 | 第53-54页 |
3、加快推进乡村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第54页 |
(三)完善乡村文化体系建设,实现乡村风气文明 | 第54-56页 |
1、建设民俗文化传承体系 | 第54-55页 |
2、构建乡村公共文化体系 | 第55页 |
3、培育乡村生态文化体系 | 第55-56页 |
(四)发挥农民主观能动性,实现乡村生活富裕 | 第56-57页 |
1、保障农民权利平等 | 第56页 |
2、提升农民科技水平 | 第56-57页 |
3、维护农民首创精神 | 第57页 |
(五)优化乡村党员干部队伍,实现乡村有效治理 | 第57-59页 |
1、加强乡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 第57-58页 |
2、提升乡村党员干部业务素养 | 第58页 |
3、完善乡村党员干部考核机制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