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基于GIS的绵阳机场净空管理系统设计 | 第16-38页 |
2.1 绵阳机场净空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第16-25页 |
2.1.1 系统设计原则 | 第17页 |
2.1.2 系统的框架 | 第17-18页 |
2.1.3 系统功能设计 | 第18-21页 |
2.1.4 系统界面设计 | 第21-23页 |
2.1.5 系统数据的要求 | 第23-25页 |
2.2 绵阳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高程计算方法 | 第25-32页 |
2.2.1 绵阳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面参数 | 第25-26页 |
2.2.2 限制面高程计算坐标系 | 第26-28页 |
2.2.3 内水平面内障碍物限制高程 | 第28页 |
2.2.4 锥形面内障碍物限制高程 | 第28-29页 |
2.2.5 进近面内障碍物限制高程 | 第29-31页 |
2.2.6 过渡面内障碍物限制高程 | 第31页 |
2.2.7 起飞爬升面内障碍物限制高程 | 第31-32页 |
2.3 绵阳机场净空管理GIS系统测试 | 第32-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绵阳机场净空障碍物超高评价 | 第38-64页 |
3.1 机场净空障碍物测量 | 第38-56页 |
3.1.1 机场净空障碍物测量原理 | 第38-41页 |
3.1.2 WGS-84 椭球下高斯投影坐标转换方法 | 第41-48页 |
3.1.3 机场净空障碍物测量步骤 | 第48-50页 |
3.1.4 机场净空障碍物测量结果的可靠性验证 | 第50-54页 |
3.1.5 机场净空障碍物坐标与高程计算工具开发 | 第54-56页 |
3.2 绵阳机场净空障碍物测量与评价 | 第56-62页 |
3.2.1 绵阳机场净空障碍物测量 | 第57-60页 |
3.2.2 绵阳机场净空障碍物评价 | 第60-6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绵阳机场净空环境等级评价 | 第64-84页 |
4.1 机场净空环境等级评价模型 | 第64-65页 |
4.1.1 评价模型影响因素分析 | 第64-65页 |
4.1.2 建立评价模型 | 第65页 |
4.2 机场净空障碍物危险性 | 第65-69页 |
4.2.1 障碍物危险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67页 |
4.2.2 障碍物危险值确定方法 | 第67-69页 |
4.3 机场净空环境等级评价体系 | 第69-71页 |
4.4 绵阳机场净空障碍物危险性分析 | 第71-80页 |
4.4.1 绵阳机场净空障碍物情况 | 第71-76页 |
4.4.2 障碍物危险性分析 | 第76-80页 |
4.5 绵阳机场净空状况评价结果论证 | 第80-82页 |
4.5.1 本文评价方法净空环境等级评价 | 第80-81页 |
4.5.2 文献方法障碍物安全性整体评价 | 第81-82页 |
4.5.3 结果论证 | 第8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绵阳机场净空管理模式分析及优化建议 | 第84-98页 |
5.1 绵阳机场净空管理模式 | 第84-88页 |
5.1.1 组织机构及职能 | 第84页 |
5.1.2 净空管理资料 | 第84-85页 |
5.1.3 净空的日常巡查 | 第85-86页 |
5.1.4 建设项目的审批 | 第86页 |
5.1.5 新增超高障碍物处置 | 第86-87页 |
5.1.6 移动障碍物管理与净空紧急事件处置 | 第87-88页 |
5.2 其他机场净空管理模式对比 | 第88-93页 |
5.3 绵阳机场净空管理模式优化建议 | 第93-97页 |
5.3.1 绵阳机场净空图优化建议 | 第93-95页 |
5.3.2 建设项目审批优化建议 | 第95-96页 |
5.3.3 其他优化建议 | 第96-9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结论 | 第98页 |
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3页 |
附录1 机场净空障碍物坐标及高程计算软件源码 | 第103-106页 |
附录2 障碍物情况表与危险性评价结果 | 第106-108页 |
附录3 绵阳机场净空保护区图 | 第108-111页 |
附录4 修改后的绵阳机场净空障碍物限制图 | 第111-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