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回顾 | 第18-32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2.1.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2.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2.2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4-25页 |
2.2.2 预期收入理论 | 第25页 |
2.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25-26页 |
2.3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相关理论 | 第26-27页 |
2.3.1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界定 | 第26页 |
2.3.2 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成因 | 第26-27页 |
2.4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 第27-28页 |
2.5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回顾 | 第28-32页 |
2.5.1 专家评估法 | 第28页 |
2.5.2 Credit Metrics TM模型 | 第28-29页 |
2.5.3 KMV模型 | 第29页 |
2.5.4 其他模型 | 第29-32页 |
第3章 BJ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现状 | 第32-36页 |
3.1 BJ商业银行简介 | 第32-33页 |
3.2 BJ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情况简介 | 第33-36页 |
3.2.1 BJ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规模 | 第33页 |
3.2.2 BJ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分类与构成 | 第33-35页 |
3.2.3 BJ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共同点与差异 | 第35-36页 |
第4章 BJ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现状实证分析 | 第36-59页 |
4.1 BJ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数据的搜集和整理 | 第36-40页 |
4.1.1 数据的搜集与来源 | 第36页 |
4.1.2 样本特征 | 第36-40页 |
4.2 BJ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第40-42页 |
4.3 BJ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评估的分析过程 | 第42-55页 |
4.3.1 样本检验与相关性分析 | 第42-45页 |
4.3.2 因子分析 | 第45-48页 |
4.3.3 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 | 第48-52页 |
4.3.4 BP神经网络 | 第52-55页 |
4.4 BJ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55-59页 |
4.4.1 BJ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抵押、担保体系不完善 | 第56页 |
4.4.2 BJ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授信测评体系不完善 | 第56-57页 |
4.4.3 BJ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难以适应中小企业需求 | 第57页 |
4.4.4 BJ商业银行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足以满足实际需要 | 第57页 |
4.4.5 BJ商业银行缺乏风险管理和事后防范机制 | 第57-59页 |
第5章 BJ商业银行应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策略研究 | 第59-74页 |
5.1 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抵押、担保体系 | 第59-62页 |
5.1.1 构建政府层面上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 第59-61页 |
5.1.2 构建银行层面上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 第61-62页 |
5.2 完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授信测评体系 | 第62-65页 |
5.2.1 构建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 | 第62-64页 |
5.2.2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分析与评价体系 | 第64-65页 |
5.3 开发适应小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 | 第65-68页 |
5.3.1 切实了解中小企业信贷需求 | 第65-66页 |
5.3.2 加大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开发力度 | 第66-67页 |
5.3.3 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开发多种类金融产品 | 第67-68页 |
5.3.4 视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反馈搜集 | 第68页 |
5.4 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与人才保障 | 第68-72页 |
5.4.1 加大银行工作人员的制度建设与管理力度 | 第69-70页 |
5.4.2 加大对银行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 | 第70-71页 |
5.4.3 严格中小企业客户经理准入与晋升 | 第71-72页 |
5.5 促进风险管理能力提升 | 第72-74页 |
5.5.1 加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 第72-73页 |
5.5.2 建立风险管理和事后防范机制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