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车载运动平台的全景稳像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3-35页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2 稳像技术的分类和应用第14-18页
        1.2.1 稳像技术的分类第14-17页
        1.2.2 稳像技术的应用第17-1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32页
        1.3.1 全景成像系统的研究现状第18-22页
        1.3.2 电子稳像技术的研究现状第22-30页
        1.3.3 全景稳像技术的研究现状第30-32页
    1.4 本文的创新点及章节安排第32-35页
        1.4.1 论文创新点第32页
        1.4.2 论文章节安排第32-35页
第2章 电子稳像技术的基本理论第35-59页
    2.1 红外成像系统及图像模糊第35-37页
        2.1.1 红外成像系统介绍第35-36页
        2.1.2 图像序列模糊原因第36-37页
    2.2 相机运动及图像运动模型第37-42页
        2.2.1 相机的成像模型第37-39页
        2.2.2 相机的运动形式第39-40页
        2.2.3 二维图像运动模型第40-42页
    2.3 电子稳像的基本原理及系统构成第42-44页
        2.3.1 像移补偿的原理第42-43页
        2.3.2 电子稳像系统的构成第43-44页
    2.4 电子稳像的关键理论分析第44-55页
        2.4.1 预处理第44-46页
        2.4.2 基于点特征匹配的运动估计第46-51页
        2.4.3 运动滤波第51-53页
        2.4.4 运动补偿第53-55页
    2.5 稳像质量的评价方法第55-57页
    2.6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3章 基于惯导信息的全景稳像算法研究第59-83页
    3.1 引言第59页
    3.2 车载动力学分析及姿态补偿模型第59-66页
        3.2.1 车载平台的运动分析第59-60页
        3.2.2 常用坐标系及惯导姿态角的定义第60-63页
        3.2.3 姿态补偿模型第63-66页
    3.3 车载旋转运动对图像序列的影响第66-67页
    3.4 基于惯导信息的全景稳像算法第67-73页
        3.4.1 算法的基本原理第67-71页
        3.4.2 算法的实施步骤第71-72页
        3.4.3 算法的优化与实现第72-73页
    3.5 评价指标第73页
    3.6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第73-81页
        3.6.1 验证系统的介绍第73-75页
        3.6.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5-81页
    3.7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4章 基于自适应补偿的稳像算法研究第83-117页
    4.1 引言第83页
    4.2 参考帧的选择策略第83-87页
        4.2.1 固定帧补偿法第84页
        4.2.2 相邻帧补偿法第84-85页
        4.2.3 参考帧自适应更新法第85-87页
    4.3 特征点匹配算法第87-96页
        4.3.1 基于最近/次近邻比值策略的初匹配第87-88页
        4.3.2 距离一致约束法则第88-89页
        4.3.3 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第89-90页
        4.3.4 基于聚类分析的特征点匹配算法第90-93页
        4.3.5 匹配结果对比与分析第93-96页
    4.4 未定义区重构算法第96-101页
        4.4.1 裁剪法第97页
        4.4.2 拼接法第97-98页
        4.4.3 运动修补法第98-100页
        4.4.4 补偿结果分析第100-101页
    4.5 基于自适应补偿的稳像算法第101-113页
        4.5.1 基本原理第101-103页
        4.5.2 参考帧的自适应更新第103页
        4.5.3 特征点提取与匹配第103-108页
        4.5.4 全局运动参数的累积迭代第108-109页
        4.5.5 卡尔曼滤波第109-112页
        4.5.6 运动补偿第112-113页
        4.5.7 图像镶嵌第113页
    4.6 稳像结果对比与分析第113-116页
        4.6.1 主观评价法第113-114页
        4.6.2 峰值信噪比评价法第114-115页
        4.6.3 帧间变换保真度评价法第115-116页
    4.7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第5章 基于区域分割与融合的全景稳像算法研究第117-139页
    5.0 引言第117页
    5.1 列抖动差异分析第117-119页
    5.2 区域分割的必要性第119页
    5.3 基于区域分割与融合的全景稳像算法第119-127页
        5.3.1 基本流程第119-120页
        5.3.2 预补偿第120-121页
        5.3.3 区域分割第121-122页
        5.3.4 区域稳像第122-126页
        5.3.5 区域融合第126-127页
    5.4 实验验证系统第127-129页
        5.5.1 红外采集模块第127-128页
        5.5.2 旋转平台和伺服模块第128页
        5.5.3 信号处理模块第128-129页
    5.5 实验结果分析第129-137页
        5.5.1 预补偿结果第129-131页
        5.5.2 区域分割结果第131-132页
        5.5.3 区域稳像结果第132-134页
        5.5.4 区域融合结果第134-135页
        5.5.5 全景稳像结果第135-137页
    5.6 本章小结第137-139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39-141页
    6.1 总结第139页
    6.2 展望第139-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9页
致谢第149-151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1-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泰州地区犬肠道寄生虫调查及其防治药物效果的研究
下一篇:咖啡酸对硝基苯乙酯的合成及体内外抗肝脏肿瘤效应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