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彭江云教授辨治AS的学术经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研究方案 | 第12-17页 |
1.研究目的 | 第12页 |
2.研究方法 | 第12-17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2.2 纳入、排除标准 | 第12-13页 |
2.3 诊断标准 | 第13页 |
2.4 数据规范化 | 第13-15页 |
2.5 数据库建立与质控 | 第15-16页 |
2.6 数据分析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第17-81页 |
1.病例一般情况统计 | 第17-18页 |
2.证候统计结果 | 第18-19页 |
3 症状统计结果 | 第19-23页 |
3.1 症状频次统计 | 第19-20页 |
3.2 关键症状统计 | 第20-21页 |
3.3 症状聚类分析 | 第21-23页 |
4.药物分析 | 第23-40页 |
4.1 药物频次、类别统计 | 第23-25页 |
4.2 关键药物分析 | 第25-26页 |
4.3 药物性味归经统计 | 第26-28页 |
4.4 基于关联规则的用药规律分析 | 第28-37页 |
4.5 基于无监督熵聚类的新方分析 | 第37-40页 |
5.症-证-药关联分析 | 第40-80页 |
5.1 肾虚寒凝证 | 第40-45页 |
5.2 风寒湿痹证 | 第45-51页 |
5.3 气血亏虚证 | 第51-56页 |
5.4 肝肾亏虚证 | 第56-61页 |
5.5 肾虚血瘀证 | 第61-66页 |
5.6 肾虚湿热证 | 第66-71页 |
5.7 寒热错杂证 | 第71-75页 |
5.8 肝胃郁热证 | 第75-80页 |
6.文献研究结果 | 第80-81页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第81-100页 |
1.研究结果讨论 | 第81-92页 |
1.1 病例一般情况讨论 | 第81页 |
1.2 证候统计结果讨论 | 第81页 |
1.3 症状统计结果讨论 | 第81-82页 |
1.4 药物分析结果讨论 | 第82-86页 |
1.5 症-证-药关联分析结果讨论 | 第86-92页 |
1.6 文献研究结果讨论 | 第92页 |
2.基于数据挖掘彭江云教授辨治AS的学术经验总结 | 第92-100页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文献综述 | 第104-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附录 | 第111-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14-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