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创新与贡献 | 第13-14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2.1.1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 第14-15页 |
2.1.2 经济外部性理论 | 第15页 |
2.1.3 环境审计理论 | 第15-17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2.2.1 理论研究方面 | 第17-21页 |
2.2.2 政策法规方面 | 第21-23页 |
2.3 文献评述与启示 | 第23-25页 |
3 广东省农村环境审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5-40页 |
3.1 广东省农村环境审计现状 | 第25-30页 |
3.1.1 广东省农村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25-26页 |
3.1.2 广东省农村环境存在问题的危害 | 第26-27页 |
3.1.3 广东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情况 | 第27-29页 |
3.1.4 广东省农村环境审计开展情况 | 第29-30页 |
3.2 广东省农村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30-37页 |
3.2.1 审计标准方面——实施办法不明确,评价标准不统一 | 第31页 |
3.2.2 审计主体方面——基本是政府审计机关,审计复合型人才不足 | 第31-32页 |
3.2.3 审计内容方面——审计内容有限 | 第32-33页 |
3.2.4 审计方法方面——审计技术上有挑战性,审计方法有待改进 | 第33-35页 |
3.2.5 审计观念方面——农村环境审计工作不受重视 | 第35-36页 |
3.2.6 审计成果方面——对农村环境跟踪审计落实不到位 | 第36-37页 |
3.3 农村环境审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7-40页 |
3.3.1 农村环境审计制度方面缺乏具体规定与指导 | 第37页 |
3.3.2 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 | 第37页 |
3.3.3 农村环境审计起步较晚 | 第37-38页 |
3.3.4 农村环境审计实施难度较大 | 第38页 |
3.3.5 对农村环境审计的宣传不到位 | 第38页 |
3.3.6 对农村环境审计结果的执行机制不完善 | 第38-40页 |
4 广东省A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审计案例 | 第40-56页 |
4.1 案例背景及审计概况 | 第40-49页 |
4.1.1 A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基本情况 | 第40-41页 |
4.1.2 审计实施情况 | 第41-43页 |
4.1.3 审计结果与评价 | 第43-45页 |
4.1.4 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5-47页 |
4.1.5 审计建议 | 第47-49页 |
4.2 案例分析评价 | 第49-56页 |
4.2.1 审计标准的问题 | 第49-50页 |
4.2.2 审计主体的问题 | 第50-52页 |
4.2.3 审计内容的问题 | 第52-53页 |
4.2.4 审计方法的问题 | 第53-54页 |
4.2.5 审计观念的问题 | 第54页 |
4.2.6 审计成果的问题 | 第54-56页 |
5 优化农村环境审计的对策 | 第56-62页 |
5.1 完善农村环境审计法律体系 | 第56-57页 |
5.2 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 第57-58页 |
5.2.1 扩大农村环境审计实施主体 | 第57-58页 |
5.2.2 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 | 第58页 |
5.3 创新农村环境审计方式方法 | 第58-60页 |
5.3.1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绩效审计 | 第58-59页 |
5.3.2 引入全过程跟踪环境审计 | 第59页 |
5.3.3 借助经济责任审计的力量考核环境治理 | 第59-60页 |
5.4 加强对农村环境审计成果的利用 | 第60-61页 |
5.5 提高全社会对农村环境审计的重视程度 | 第61-62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页 |
6.2 研究局限性 | 第62-63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