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联合收获机清选损失监测方法与装置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油菜机械收获与损失的研究 | 第13-16页 |
1.2.2 清选损失监测方法与装置研究 | 第16-2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油菜清选抛出物分布规律和清选损失模型研究 | 第22-37页 |
2.1 油菜清选试验 | 第22-25页 |
2.1.1 多风道清选试验台 | 第22-24页 |
2.1.2 油菜清选试验设计 | 第24页 |
2.1.3 清选试验过程 | 第24-25页 |
2.2 清选抛出物成分 | 第25-27页 |
2.3 物料物理特性测定 | 第27-29页 |
2.3.1 油菜籽粒含水率 | 第27页 |
2.3.2 油菜籽粒千粒重与直径 | 第27-28页 |
2.3.3 油菜角果壳,茎秆长度与直径测量 | 第28-29页 |
2.4 油菜清选损失监测模型的建立 | 第29-36页 |
2.4.1 清选损失试验结果 | 第29-32页 |
2.4.2 清选损失横向,纵向分布规律 | 第32-35页 |
2.4.4 清选损失传感器最佳安装位置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清选损失监测装置设计 | 第37-55页 |
3.1 一体多块式清选损失传感器结构设计 | 第37-42页 |
3.1.1 传感器的整体结构 | 第37-38页 |
3.1.2 监测板的选型 | 第38-40页 |
3.1.3 压电效应与压电陶瓷选型 | 第40-42页 |
3.2 油菜清选抛出物碰撞监测板力学特性研究 | 第42-48页 |
3.2.1 物料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3.2.2 仿真过程与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3.2.3 含水率对籽粒碰撞过程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 电路设计 | 第48-52页 |
3.3.1 总体监测设计 | 第48页 |
3.3.2 电荷放大电路 | 第48-49页 |
3.3.3 带通滤波器 | 第49-51页 |
3.3.4 精密全波整流电路 | 第51-52页 |
3.3.5 包络检波及标准方波发生电路 | 第52页 |
3.4 显示仪表 | 第52-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清选损失监测装置的抑制振源与隔振设计 | 第55-69页 |
4.1 振动信号的测量与分析 | 第55-59页 |
4.1.1 测试系统和测试对象 | 第55-56页 |
4.1.2 测点布置及试验过程 | 第56-57页 |
4.1.3 频谱分析 | 第57-59页 |
4.2 抑制振动方法与原理 | 第59页 |
4.3 振动筛惯性力平衡 | 第59-65页 |
4.3.1 振动筛惯性力动力学分析 | 第59-62页 |
4.3.2 振动筛惯性力平衡最佳配重仿真 | 第62-65页 |
4.4 被动隔振 | 第65-68页 |
4.4.1 隔振方程 | 第65-67页 |
4.4.2 隔振设计 | 第67-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油菜清选损失监测装置标定试验及田间试验 | 第69-80页 |
5.1 标定试验 | 第69-76页 |
5.1.1 标定试验台 | 第69-70页 |
5.1.2 不同籽粒流量下的标定试验 | 第70-71页 |
5.1.3 混合物标定试验 | 第71-73页 |
5.1.4 不同油菜品种的标定试验 | 第73页 |
5.1.5 一体多块式与整板式监测装置对比实验 | 第73-75页 |
5.1.6 传感器正向与反向安装对比试验 | 第75-76页 |
5.2 田间试验 | 第76-79页 |
5.2.1 试验安排与过程 | 第76-77页 |
5.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77-7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总结 | 第80-81页 |
6.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读研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一、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7页 |
二、发表的论文 | 第87页 |
三、所获奖项 | 第87页 |
四、申请专利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