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FSP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FSP的由来 | 第13页 |
1.2.2 FSP相关研究 | 第13-18页 |
1.2.3 FSP存在的不足 | 第18页 |
1.3 FSSP的提出 | 第18-19页 |
1.3.1 FSSP的由来 | 第18-19页 |
1.3.2 FSSP 的展望 | 第19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1.4.1 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与方法 | 第23-29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过程和材料 | 第23-24页 |
2.3 实验设备及测试方法 | 第24-28页 |
2.3.1 搅拌摩擦表层加工(FSSP) | 第24-25页 |
2.3.2 显微组织结构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2.3.3 力学性能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FSSP铜合金改性表层工艺参数优化 | 第29-48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FSSP制备铜合金改性表层的实验过程 | 第29-30页 |
3.3 FSSP制备铜合金改性表层工艺参数范围确定 | 第30-32页 |
3.4 FSSP制备铜合金改性表层工艺参数优化 | 第32-46页 |
3.4.1 铜合金改性表层宏观形貌分析 | 第32-33页 |
3.4.2 铜合金改性表层金相组织分析 | 第33-34页 |
3.4.3 FSSP制备铜合金改性表层的硬度分析 | 第34-36页 |
3.4.4 FSSP制备铜合金改性表层的耐磨性分析 | 第36-43页 |
3.4.5 FSSP制备铜合金改性表层的耐腐蚀性分析 | 第43-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FSSP制备铜合金改性表层工艺分析 | 第48-62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FSSP制备铜合金改性表层实验过程 | 第48-49页 |
4.3 FSSP制备铜合金改性表层微观组织结构 | 第49-53页 |
4.3.1 改性层的宏观分析 | 第49页 |
4.3.2 改性层的金相组织分析 | 第49-53页 |
4.4 FSSP制备铜合金改性表层性能分析 | 第53-61页 |
4.4.1 硬度分析 | 第53-54页 |
4.4.2 耐磨性分析 | 第54-60页 |
4.4.2.1 磨损量分析 | 第54-55页 |
4.4.2.2 摩擦系数分析 | 第55-56页 |
4.4.2.3 磨痕分析 | 第56-60页 |
4.4.3 耐腐蚀性分析 | 第60-61页 |
4.4.3.1 电化学腐蚀的极化曲线分析 | 第60页 |
4.4.3.2 电化学腐蚀表面形貌分析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植入SiC颗粒FSSP制备铜合金改性表层 | 第62-81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植入SiC颗粒FSSP制备铜合金改性表层实验过程 | 第62-63页 |
5.3 植入SiC颗粒FSSP制备铜合金改性表层宏/微观组织结构 | 第63-66页 |
5.3.1 改性层的宏观分析 | 第63页 |
5.3.2 改性层的金相组织分析 | 第63-66页 |
5.4 FSSP制备SiC_p/H62铜合金改性表层性能分析 | 第66-79页 |
5.4.1 硬度分析 | 第66-69页 |
5.4.2 耐磨性分析 | 第69-76页 |
5.4.3 耐腐蚀性分析 | 第76-79页 |
5.5 与未植入SiC_p相比组织性能的变化总体趋势 | 第7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植入W、Ti和Ni颗粒FSSP制备铜合金改性表层 | 第81-110页 |
6.1 引言 | 第81页 |
6.2 植入W、Ti和Ni颗粒FSSP制备铜合金改性表层实验过程 | 第81-82页 |
6.3 植入W颗粒FSSP制备W_p/H62铜合金改性表层 | 第82-90页 |
6.3.1 W_p/H62铜合金改性表层微观组织分析 | 第82-83页 |
6.3.2 W/H62铜合金改性表层性能分析 | 第83-90页 |
6.4 植入Ti颗粒FSSP制备Ti_p/H62铜合金改性表层 | 第90-98页 |
6.4.1 Ti_p/H62铜合金改性表层微观组织分析 | 第90-91页 |
6.4.2 Ti_p/H62铜合金改性表层性能分析 | 第91-98页 |
6.5 植入Ni颗粒FSSP制备Ni_p/H62铜合金改性表层 | 第98-107页 |
6.5.1 Ni_p/H62铜合金改性表层微观组织分析 | 第98-100页 |
6.5.2 Ni_p/H62铜合金改性表层性能分析 | 第100-107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07-110页 |
第七章 FSSP制备铜合金改性表层机理研究 | 第110-130页 |
7.1 引言 | 第110页 |
7.2 改性表层弧纹的形成机理 | 第110-114页 |
7.2.1 改性表层弧纹宏观形貌及其成因 | 第110-112页 |
7.2.2 改性表层弧纹的间距分析 | 第112-113页 |
7.2.3 改性表层弧纹的形成过程分析 | 第113-114页 |
7.3 改性表层飞边的形成机理 | 第114-119页 |
7.3.1 改性表层金属与基材分离准则 | 第114-117页 |
7.3.2 改性表层飞边形成过程分析 | 第117-119页 |
7.4 植入颗粒FSSP制备铜合金改性表层颗粒行为分析 | 第119-125页 |
7.4.1 颗粒弥散过程 | 第119-124页 |
7.4.2 改性表层金属塑化流动过程分析 | 第124-125页 |
7.5 改性层表面形成机理 | 第125-129页 |
7.5.1 FSSP制备铜合金改性表层机理分析 | 第125-126页 |
7.5.2 植入颗粒FSSP制备铜合金改性表层机理分析 | 第126-129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0-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42页 |
致谢 | 第142-14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3-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