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光化学物质论文

NaYF4:Yb,Er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荧光传感器的构建与应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简介第10-11页
    1.2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第11-14页
        1.2.1 水热合成法第11-13页
        1.2.2 热分解法第13页
        1.2.3 共沉淀法第13-14页
    1.3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应用第14-18页
        1.3.1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荧光传感方面的应用第14-15页
        1.3.2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生物成像方面的应用第15-17页
        1.3.3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工业的应用第17-18页
    1.4 本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第2章 NaYF_4:Yb,Er纳米材料的制备以及便携式980nm激光器的设计第19-31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实验部分第19-21页
        2.2.1 实验器材第19-20页
        2.2.2 实验试剂第20页
        2.2.3 实验仪器第20页
        2.2.4 制备OA/PVP-NaYF_4:Yb,Er(OA/PVP-NaYF)纳米颗粒第20-21页
    2.3 分析和讨论第21-30页
        2.3.1 980 nm便携式激光器的设计及改造第21-24页
        2.3.2 设计正交实验考察荧光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第24-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基于NaYF_4:Yb,Er和纳米金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葡萄糖传感器第31-44页
    3.1 引言第31-32页
    3.2 实验部分第32-34页
        3.2.1 实验试剂第32页
        3.2.2 实验仪器第32页
        3.2.3 实验方法第32-33页
        3.2.4 葡萄糖的检测方法第33-3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4-43页
        3.3.1 NaYF和AuNPs的修饰与表征以及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机理第34-37页
        3.3.2 AuNPs-CS对NaYF-conA的荧光猝灭第37-40页
        3.3.3 NaYF的荧光恢复第40-41页
        3.3.4 葡萄糖的测定第41-42页
        3.3.5 体系的选择性研究第42页
        3.3.6 血清样品的测试第42-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4章 基于NaYF_4:Yb,Er与Rh6G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胆固醇生物传感器第44-58页
    4.1 引言第44-45页
    4.2 实验部分第45-47页
        4.2.1 实验试剂第45页
        4.2.2 实验仪器第45-46页
        4.2.3 实验步骤第46页
        4.2.4 实验方法第46-4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7-57页
        4.3.0 NaYF的修饰与表征以及胆固醇生物传感器的机理第47-50页
        4.3.1 Rh6G对NaYF-Cit-β-CD的荧光猝灭第50-52页
        4.3.2 荧光猝灭过程的表征第52-53页
        4.3.3 荧光恢复过程第53-54页
        4.3.4 胆固醇的测定第54-56页
        4.3.5 体系的选择性研究第56页
        4.3.6 血清样品的测试第56-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基于NaYF_4:Yb,Er与Rh6G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测定化妆品中的香豆素第58-67页
    5.1 引言第58页
    5.2 实验部分第58-60页
        5.2.1 实验试剂第58-59页
        5.2.2 实验仪器第59页
        5.2.3 实验步骤第59-6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0-66页
        5.3.1 NaYF修饰与表征以及香豆素化学传感器的机理第60-61页
        5.3.2 Rh6G对NaYF-Cit-β-CD的荧光猝灭第61-62页
        5.3.3 荧光恢复过程第62-63页
        5.3.4 香豆素的测定第63-64页
        5.3.5 体系的选择性研究第64-65页
        5.3.6 化妆品样品的测试第65-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8页
附录A第78-79页
附录B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液晶功能化碳纳米管/有机硅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场致诱导作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压电传感网络的复合材料液体成型过程实时监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