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10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第四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4-17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二、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第六节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第七节 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互动性的相关概述 | 第18-30页 |
第一节 文化创意产业园 | 第18-24页 |
一、文化创意产业 | 第18-21页 |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 | 第21-24页 |
第二节 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 | 第24-27页 |
一、公共空间的概念 | 第24页 |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的类型 | 第24页 |
三、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的特征 | 第24-26页 |
四、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的布局模式 | 第26-27页 |
第三节 互动性 | 第27-30页 |
一、互动的释义 | 第27-28页 |
二、互动性在设计领域的应用 | 第28-29页 |
三、公共空间的互动性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互动性构建的层次及要素分析 | 第30-43页 |
第一节 互动性构建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 第30-34页 |
一、使用者的需求 | 第30-33页 |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互动性构建的层次 | 第34-39页 |
一、宏观层面的互动性构建 | 第34-35页 |
二、中观层面的互动性构建 | 第35-36页 |
三、微观层面的互动性构建 | 第36-39页 |
第三节 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互动性构建的环境要素分析 | 第39-43页 |
一、道路 | 第39-41页 |
二、边界 | 第41页 |
三、区域 | 第41-42页 |
四、节点 | 第42页 |
五、标志物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互动性调查分析 | 第43-64页 |
第一节 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况 | 第43-45页 |
一、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现状 | 第43-44页 |
二、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特征 | 第44页 |
三、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的普遍问题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案例选取原则与分析方法 | 第45页 |
第三节 OCT-LOFT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 第45-52页 |
一、项目概况 | 第45-47页 |
二、园区公共空间的互动性分析 | 第47-51页 |
三、公共空间互动性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节 大芬油画村 | 第52-58页 |
一、项目概况 | 第52-53页 |
二、园区公共空间的互动性分析 | 第53-57页 |
三、公共空间互动性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节 田面设计之都 | 第58-62页 |
一、项目概况 | 第58-59页 |
二、园区公共空间的互动性分析 | 第59-61页 |
三、公共空间互动性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节 案例互动性总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互动性构建的设计原则与手法 | 第64-77页 |
第一节 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互动性构建的设计原则 | 第64-66页 |
一、基于宏、中观层面的整体性原则 | 第64-65页 |
二、基于微观层面的体验性与参与性原则 | 第65-66页 |
三、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 第66页 |
第二节 文化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互动性构建的设计手法 | 第66-77页 |
一、宏观层面的设计手法 | 第67-70页 |
二、中观层面的设计手法 | 第70-73页 |
三、微观层面的设计手法 | 第73-77页 |
总结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附录A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公共空间的研究调查 | 第81-83页 |
附录B 大芬油画村公共空间的研究调查 | 第83-85页 |
附录C 田面设计之都公共空间的研究调查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