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页 |
第一章 我国未定罪财产没收程序概述 | 第9-13页 |
第一节 未定罪财产没收程序基本概念 | 第9-11页 |
第二节 我国未定罪财产没收程序的立法原因 | 第11-13页 |
一、刑事立法体系科学性的内在要求 | 第11页 |
二、与贪腐恐怖犯罪斗争的实践需要 | 第11-12页 |
三、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必然要求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立法经验及借鉴 | 第13-16页 |
第一节 域外未定罪财产没收的立法模式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域外立法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14-16页 |
一、不以定罪为前提 | 第14-15页 |
二、允许证明标准与程序性质之间的独立 | 第15页 |
三、程序设置必须兼顾程序保障和救济 | 第15-16页 |
第三章 我国未定罪财产没收程序存在的问题 | 第16-26页 |
第一节 未定罪财产没收程序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22页 |
一、法律性质 | 第16-17页 |
二、案件适用范围 | 第17-18页 |
三、没收财产的范围 | 第18-19页 |
四、证明问题 | 第19-21页 |
五、程序救济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未定罪财产没收程序司法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一、实践中典型案件介绍 | 第23-24页 |
二、实践运行所凸显的问题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未定罪财产没收程序可能面临的问题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未定罪财产没收程序的完善建议 | 第26-32页 |
第一节 明确程序适用范围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扩大没收对象范围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完善证明问题 | 第28-29页 |
一、分阶段分配证明责任 | 第28-29页 |
二、确立二元化的证明标准 | 第29页 |
第四节 细化对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障 | 第29-30页 |
第五节 完善监察改革背景下程序运行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