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云南省JN县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第10-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1 理论意义第13页
        1.2.2 现实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综述第14-18页
        1.3.1 意识形态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研究第14-15页
        1.3.2 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第15页
        1.3.3 全媒体(网络)形势下的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第15-16页
        1.3.4 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角度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第16-18页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特点第18-20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页
        1.4.2 本文要突破的难点第18页
        1.4.3 本文主要特点第18-20页
第2章 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解读第20-29页
    2.1 研究样本JN县具体体现与特点第20-24页
        2.1.1 研究样本JN县基本情况概述第20页
        2.1.2 研究样本问卷调查情况第20-21页
        2.1.3 研究样本JN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第21-24页
    2.2 当前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典型表现第24-29页
        2.2.1 农村基层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率低、认知度不高第24-25页
        2.2.2 基层部分群众的价值信仰、理想信念出现模糊和淡化第25页
        2.2.3 部分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存在境外宗教渗透问题第25-26页
        2.2.4 少数地区封建迷信思想蔓延滋长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明显阻力第26-27页
        2.2.5 自媒体的普及运用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第27-29页
第3章 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的深层次问题剖析第29-33页
    3.1 社会转型时期基层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和交织,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第29页
    3.2 理论阐释解读不到位,基层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接受度不够第29-30页
    3.3 外来思想和价值取向对基层百姓思想的冲击第30页
    3.4 多文化交流融合中传统地方民族文化未得到充分保护第30-31页
    3.5 信息网络化对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挑战第31-33页
第4章 JN县意识形态工作实践探索及效果评价第33-41页
    4.1 JN县意识形态工作实践探索第33-39页
        4.1.1 不断深化理论宣传阐释,把理论武装到最基层第33-34页
        4.1.2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文明新风送基层第34-35页
        4.1.3 结合新媒体的广泛普及,做好主动宣传第35-36页
        4.1.4 完善舆情管理机制,全力做好舆情应对第36-37页
        4.1.5 注重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传播本土文化第37-39页
    4.2 JN县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效果评价第39-41页
        4.2.1 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得到有效加强第39页
        4.2.2 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第39页
        4.2.3 地方政府决策更加理性化第39-40页
        4.2.4 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第40页
        4.2.5 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显著提升第40-41页
第5章 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入对策性思考第41-50页
    5.1 抓好主阵地、主战场建设第41-43页
    5.2 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第43-45页
        5.2.1 加强网络监管立法,筑起互联网舆情法治监管底线第43页
        5.2.2 坚持网络监管人民主体地位,发动群众筑牢互联网群众监管基础第43-44页
        5.2.3 强化政府网络监督执法,形成切实可行的常态化工作机制第44-45页
    5.3 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第45-47页
        5.3.1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第45-46页
        5.3.2 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第46页
        5.3.3 发展地方本土文化第46-47页
    5.4 完善信息传递反馈机制建设第47-49页
        5.4.1 构建完善的基层意识形态信息联动责任体系第47页
        5.4.2 拓展意识形态信息收集渠道及范围第47-48页
        5.4.3 找准信息联动加强对信息的分析研判第48-49页
    5.5 完善人才队伍的培育建设机制第49-50页
        5.5.1 组建好专业队伍第49页
        5.5.2 完善长效培训机制第49-50页
结论第50-51页
附录第51-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化资本视角下“村改居”社区家庭教育研究--基于昆明市X社区的调查
下一篇:我国网络交易诚信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