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牛肝菌综述 | 第11-17页 |
1.1.1 牛肝菌分类及生态学特性 | 第11-12页 |
1.1.2 牛肝菌形态学特征 | 第12页 |
1.1.3 牛肝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 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1.2.1 代谢组学简介 | 第17-19页 |
1.2.2 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1.2.3 代谢组学在真菌领域的应用 | 第22-23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 | 第23-26页 |
1.3.1 研究背景 | 第23-24页 |
1.3.2 目的意义 | 第24-25页 |
1.3.3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砖红绒盖牛肝菌菌丝体和原基的培养与鉴定 | 第26-37页 |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6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2.2.1 菌种分离培养 | 第27-28页 |
2.2.2 菌丝和原基的鉴定 | 第28-30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2.3.1 子实体组织分离培养 | 第30-32页 |
2.3.2 继代培养 | 第32页 |
2.3.3 菌丝与原基的鉴定 | 第32-36页 |
2.4 讨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砖红绒盖牛肝菌菌丝体与原基培养基的初步筛选 | 第37-53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7-39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39-52页 |
3.3.1 碳源 | 第39-43页 |
3.3.2 氮源 | 第43-46页 |
3.3.3 pH | 第46-49页 |
3.3.4 有机添加物 | 第49-52页 |
3.4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砖红绒盖牛肝菌三个生长发育时期代谢产物的~1H-NMR分析 | 第53-84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53-54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4.2.2 实验试剂 | 第53-54页 |
4.2.3 主要仪器 | 第54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4-57页 |
4.3.1 样品收集 | 第54页 |
4.3.2 样品前处理 | 第54-55页 |
4.3.3 上样检测参数 | 第55页 |
4.3.4 谱图预处理 | 第55-56页 |
4.3.5 代谢产物指认 | 第56页 |
4.3.6 多元统计数据分析 | 第56-57页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7-82页 |
4.4.1 代谢产物指认 | 第57-65页 |
4.4.2 砖红绒盖牛肝菌菌丝、原基与子实体的多元统计分析 | 第65-73页 |
4.4.3 砖红绒盖牛肝菌菌丝、原基与培养基的多元统计分析 | 第73-80页 |
4.4.4 代谢通路分析 | 第80-82页 |
4.5 结论及讨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