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油气加工厂机械设备论文

气固旋流反应器冷模实验装置设计及关键设备内两相流动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符号对照表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2页
    1.2 催化裂化工艺研究进展第12-14页
        1.1.1 短时催化裂化工艺第13页
        1.1.2 组合催化裂化工艺第13-14页
    1.3 催化裂化装置研究进展第14-20页
        1.3.1 反应器研究进展第14-18页
        1.3.2 再生器研究进展第18-19页
        1.3.3 汽提器研究进展第19-20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二章 方案及工艺流程确定第21-28页
    2.1 设计目的及原则第21页
    2.2 工艺流程第21-22页
    2.3 设计条件及工艺参数第22-26页
        2.3.1 工艺参数设定第22-23页
        2.3.2 原料工况设定第23-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冷模装置工艺计算及图纸绘制第28-63页
    3.1 反应系统设计第28-42页
        3.1.1 旋流反应器工艺结构设计第28-37页
        3.1.2 汽提器工艺结构设计第37-38页
        3.1.3 汽提器旋风分离器工艺结构设计第38-39页
        3.1.4 提升管工艺结构设计第39-42页
    3.2 再生系统设计第42-45页
        3.2.1 再生器工艺结构设计第42-45页
        3.2.2 再生器装置旋风分离器工艺结构设计第45页
    3.3 反应-再生系统压力平衡计算第45-57页
        3.3.1 埃索压力平衡设计准则第46页
        3.3.2 待生系统压降第46-51页
        3.3.3 再生系统压降第51-54页
        3.3.4 旋风分离器压力平衡计算第54-57页
    3.4 松动点布置及松动气量确定第57-58页
        3.4.1 松动点布置第57页
        3.4.2 松动气量确定第57-58页
    3.5 主要设备选型第58-59页
        3.5.1 风机选型第58页
        3.5.2 压缩机选型第58页
        3.5.3 流量计选型第58-59页
        3.5.4 阀门选型第59页
    3.6 装置三维图绘制第59-60页
    3.7 施工图绘制第60-62页
    3.8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关键设备内两相流动分析第63-86页
    4.1 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第63-64页
        4.1.1 几何建模及网格划分第63-64页
        4.1.2 湍流模型第64页
        4.1.3 边界条件及数值解法第64页
    4.2 旋流反应器内两相流动分析第64-72页
        4.2.1 进气量对两相流动影响第65-68页
        4.2.2 剂油比对两相流动影响第68-72页
    4.3 汽提器内两相流动分析第72-78页
        4.3.1 表观气速对固相浓度分布影响第72-74页
        4.3.2 催化剂流动分析第74-75页
        4.3.3 初始床层高度对两相流动影响第75-78页
    4.4 再生器内两相流动分析第78-83页
        4.4.1 表观气速对固相浓度分布影响第78-79页
        4.4.2 催化剂流动分析第79-81页
        4.4.3 初始床层高度对两相流动影响第81-83页
    4.5 装置压力平衡分析第83-84页
        4.5.1 两器压降分布计算第83-84页
        4.5.2 装置压力平衡计算第84页
    4.6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8页
    5.1 主要结论第86-87页
    5.2 展望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3页
附录 A 冷模装置三维效果图第93-94页
附录 B 冷模装置主要施工图第94-10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化工业中的典型隔壁塔模拟研究
下一篇:文23储气库脱水工艺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