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1 环境对昆虫的影响 | 第11-12页 |
1.1 环境的概念 | 第11页 |
1.2 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 第11-12页 |
1.3 非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 第12页 |
2 磁场对昆虫的影响 | 第12-16页 |
2.1 生物磁感受的理论模型 | 第13-15页 |
2.2 磁场对昆虫的磁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3 研究对象灰飞虱的生物学特性 | 第16-17页 |
4 基因表达中内参基因的选择 | 第17-20页 |
4.1 常用内参基因及其特点 | 第18页 |
4.2 昆虫内参基因稳定性评价研究 | 第18-19页 |
4.3 内参基因稳定性评价 | 第19-20页 |
5 昆虫转录组学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5.1 转录组学的主要技术方法 | 第20-22页 |
5.2 昆虫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6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6.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6.2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6.3 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近零磁场对灰飞虱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5-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1.1 供试虫源 | 第26页 |
1.2 主要试剂耗材及仪器设备 | 第26页 |
1.3 NZMF发生装置的建立 | 第26-27页 |
1.4 灰飞虱在近零磁场中的暴露实验 | 第27页 |
1.5 灰飞虱卵期测定 | 第27-28页 |
1.6 灰飞虱若虫历期测定 | 第28页 |
1.7 灰飞虱成虫寿命测定 | 第28页 |
1.8 灰飞虱成虫体重测定 | 第28页 |
1.9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8-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2.1 NZMF对灰飞虱卵期发育的影响 | 第29页 |
2.2 NZMF对灰飞虱若虫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29-31页 |
2.3 NZMF对灰飞虱成虫寿命的影响 | 第31页 |
2.4 NZMF对灰飞虱体重的影响 | 第31-32页 |
3 讨论 | 第32-35页 |
第三章 近零磁场下灰飞虱内参基因稳定性评价 | 第35-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1页 |
1.1 供试虫源 | 第36页 |
1.2 主要试剂耗材及仪器设备 | 第36-37页 |
1.3 总RNA的提取及质检 | 第37-38页 |
1.4 cDNA的合成 | 第38页 |
1.5 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38-41页 |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2.1 候选内参基因表达水平 | 第41-43页 |
2.2 不同磁场环境下各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分析 | 第43-47页 |
3 讨论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灰飞虱对近零磁场响应的转录组学分析 | 第49-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4页 |
1.1 供试虫源 | 第50-51页 |
1.2 主要试剂耗材及仪器设备 | 第51页 |
1.3 总RNA的提取及质检 | 第51页 |
1.4 cDNA的合成 | 第51页 |
1.5 转录组的拼接组装和注释 | 第51-52页 |
1.6 转录组差异基因的qRT-PCR定量验证 | 第52-53页 |
1.7 差异表达基因数据分析 | 第53页 |
1.8 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 | 第53-54页 |
1.9 差异表达基因的pathway富集分析 | 第5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69页 |
2.1 灰飞虱RNA质量检测结果 | 第54-58页 |
2.2 测序数据结果统计 | 第58-59页 |
2.3 同一个处理不同生物学重复间的相关性 | 第59-60页 |
2.4 Unigene功能注释及COG分类 | 第60-62页 |
2.5 GO富集分析 | 第62-64页 |
2.6 Pathway富集分析 | 第64-66页 |
2.8 编码区序列分析 | 第66-68页 |
2.9 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定量验证 | 第68-69页 |
3 讨论 | 第69-71页 |
全文总结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攻读学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