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 | 第12-13页 |
1.2.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常用研究方法的进展 | 第13-14页 |
1.2.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现状的特点 | 第14页 |
1.3 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流程及方法 | 第14-17页 |
1.3.1 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 第14-15页 |
1.3.2 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工作流程 | 第15-16页 |
1.3.3 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方法 | 第16-17页 |
1.3.4 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重点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1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4.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7-18页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第二章 规划分析及大气环境现状 | 第21-37页 |
2.1 开发区简介 | 第21-23页 |
2.1.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1-23页 |
2.1.2 社会环境概况 | 第23页 |
2.2 规划概述 | 第23-30页 |
2.2.1 规划目标 | 第24页 |
2.2.2 产业定位 | 第24页 |
2.2.3 规划时段范围及产业布局 | 第24-25页 |
2.2.4 开发区功能布局和用地规划 | 第25-29页 |
2.2.5 规划指标体系 | 第29-30页 |
2.3 规划目标与规划内容的协调性分析 | 第30页 |
2.4 规划区大气环境现状 | 第30-36页 |
2.4.1 环境空气质量 | 第30-31页 |
2.4.2 大气污染源排放现状调查与评价 | 第31-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开发区规划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措施 | 第37-55页 |
3.1 大气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37-39页 |
3.1.1 规划实施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 第37页 |
3.1.2 规划区环境保护目标 | 第37-38页 |
3.1.3 大气环境影响识别 | 第38页 |
3.1.4 大气评价因子 | 第38页 |
3.1.5 大气评价因子大气评价标准及限值 | 第38-39页 |
3.2 开发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 第39-43页 |
3.2.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 第39-42页 |
3.2.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第42-43页 |
3.3 开发区大气污染源预测 | 第43-45页 |
3.3.1 预测方法 | 第43页 |
3.3.2 二氧化硫、烟尘及氮氧化物预测排放量 | 第43-44页 |
3.3.3 工艺废气特征污染物预测排放量 | 第44页 |
3.3.4 开发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 第44-45页 |
3.4 开发区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 第45-50页 |
3.4.1 常规气象资料 | 第45页 |
3.4.2 大气扩散模式及参数 | 第45-46页 |
3.4.3 预测因子和内容 | 第46页 |
3.4.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 第46-50页 |
3.5 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 第50-51页 |
3.5.1 大气环境容量分析 | 第50页 |
3.5.2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 第50-51页 |
3.6 开发区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 | 第51页 |
3.7 开发区大气环境风险评价 | 第51-54页 |
3.7.1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 第52页 |
3.7.2 危险品运输途中事故 | 第52页 |
3.7.3 以某企业发生硫酸、氨水泄漏事故为例 | 第52-54页 |
3.8 开发区大气污染防治建议及对策措施 | 第54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4.1 全文结论 | 第55-56页 |
4.2 研究中的不足及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