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劳资冲突的形成机理研究--基于薪酬公平的视角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绪论 | 第8-17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一) 国外劳资冲突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二) 国内劳资冲突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三) 评述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二) 扎根理论 | 第15-16页 |
(三) 访谈法 | 第16页 |
五、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劳资冲突相关理论回顾 | 第17-26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一) 劳资关系的内涵 | 第17页 |
(二) 劳资冲突的内涵 | 第17-18页 |
(三) 薪酬的内涵 | 第18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回顾 | 第18-26页 |
(一) 多元分层社会冲突理论 | 第18-19页 |
(二) 公平理论与薪酬公平 | 第19-23页 |
(三) 心理契约理论 | 第23-24页 |
(四) 评述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 第26-34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扎根理论 | 第26-28页 |
(一) 扎根理论 | 第26-27页 |
(二)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运用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数据收集与整理 | 第28-33页 |
(一) 数据收集 | 第28-31页 |
(二) 理论取样:访谈资料与信息补充 | 第31页 |
(三) 信度与效度 | 第31-33页 |
第三节 数据编码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制造业劳资冲突形成机理的范畴与模型 | 第34-42页 |
第一节 开放式编码与范畴形成 | 第34-36页 |
第二节 主轴式编码与主范畴 | 第36-37页 |
第三节 选择性编码与理论模型 | 第37-41页 |
(一) 主范畴分析 | 第37-39页 |
(二) 核心范畴与理论模型 | 第39-41页 |
第四节 理论饱和度检验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制造业劳资冲突形成机理模型的分析 | 第42-54页 |
第一节 薪酬不公的感知 | 第42-46页 |
(一) 基于法定契约的薪酬分配公平 | 第42-43页 |
(二) 基于心理契约的薪酬分配公平 | 第43-45页 |
(三) 薪酬程序公平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双重契约破裂 | 第46页 |
第三节 群体认同与冲突群体动员 | 第46-48页 |
第四节 劳方行动的策略选择 | 第48-50页 |
第五节 工会职能缺失的剖析 | 第50-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7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4-56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