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导言 | 第10-15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1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五、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概述 | 第15-18页 |
| 第一节 损害赔偿的概念 | 第15页 |
| 第二节 损失的分类 | 第15-18页 |
| 一、大陆法系损失的分类 | 第16页 |
| 二、英美法系损失的分类 | 第16-17页 |
| 三、CISG中的损失分类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 | 第18-23页 |
| 第一节 完全赔偿原则 | 第18-19页 |
| 一、大陆法系的损害赔偿原则 | 第18页 |
| 二、英美法系的损害赔偿原则 | 第18-19页 |
| 三、CISG的完全赔偿原则 | 第19页 |
| 第二节 对损害赔偿范围的限制性规定 | 第19-23页 |
| 一、可预见性规则 | 第19-21页 |
| 二、减轻损失规则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CISG中的损害赔偿范围探析 | 第23-27页 |
| 第一节 在CISG框架内的赔偿范围 | 第23-24页 |
| 一、实际损失 | 第23页 |
| 二、利润损失 | 第23-24页 |
| 第二节 有争议的损失形式及其探析 | 第24-27页 |
| 一、获利机会的损失 | 第24页 |
| 二、汇率损失 | 第24-25页 |
| 三、律师费损失 | 第25-26页 |
| 四、商誉损失 | 第26-27页 |
| 第四章 CISG对我国确定损害赔偿范围的启示 | 第27-37页 |
| 第一节 我国的损害赔偿立法现状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我国裁判主体对CISG损害赔偿范围的理解 | 第28-33页 |
| 一、对完全赔偿原则的理解 | 第28-30页 |
| 二、损害赔偿范围限制条件之可预见规则 | 第30-31页 |
| 三、损害赔偿范围限制条件之减损规则 | 第31-33页 |
| 第三节 我国在损害赔偿范围规定方面的不足 | 第33-35页 |
| 一、损益相抵规则 | 第33-34页 |
| 二、过失相抵规则 | 第34-35页 |
| 第四节 CISG对完善我国损害赔偿范围之规定的启发 | 第35-37页 |
| 一、裁判主体尽可能详细论述裁判理由 | 第35页 |
| 二、对可预见规则的认定可采取“合理人”标准 | 第35-36页 |
| 三、裁判主体应注意减损措施的合理性 | 第36-37页 |
| 结语 | 第37-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