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绪论 | 第13-14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4-36页 |
第一章 呼吸道黏膜免疫的重要作用 | 第14-24页 |
1 呼吸道黏膜概述 | 第14-15页 |
2 呼吸道黏膜免疫机制及其特点 | 第15-17页 |
2.1 呼吸道Ig分泌细胞特点 | 第15页 |
2.2 鼻相关淋巴组织在呼吸道黏膜免疫中的作用 | 第15-16页 |
2.3 气管和肺在呼吸道黏膜免疫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3 鼻腔免疫的优点 | 第17-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4页 |
第二章 脂肽的研究进展 | 第24-36页 |
1 脂肽的种类 | 第24-25页 |
1.1 表面活性素 | 第24页 |
1.2 泛革素 | 第24-25页 |
1.3 伊枯草菌素 | 第25页 |
2 脂肽的应用 | 第25-28页 |
2.1 脂肽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 | 第26页 |
2.2 脂肽作为抗病毒制剂的应用 | 第26页 |
2.3 脂肽作为抗真菌和抗细菌制剂的应用 | 第26页 |
2.4 脂肽作为抗生物膜和抗黏附制剂的应用 | 第26-27页 |
2.5 脂肽作为抗支原体制剂的应用 | 第27页 |
2.6 脂肽作为抗寄生虫制剂的应用 | 第27页 |
2.7 脂肽作为杀虫剂的应用 | 第27页 |
2.8 脂肽作为抗肿瘤制剂的应用 | 第27-28页 |
2.9 脂肽作为溶栓制剂的应用 | 第28页 |
2.10 脂肽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 第28页 |
3 脂肽的发展前景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6页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36-69页 |
第三章 脂肽滴鼻对鸡呼吸道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6-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1.1 试验动物 | 第36页 |
1.2 试验设备 | 第36-37页 |
1.3 试验试剂 | 第37页 |
1.4 脂肽的制备 | 第37页 |
1.5 动物滴鼻程序 | 第37页 |
1.6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第37-38页 |
1.7 ELISA检测鸡呼吸道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 第38页 |
1.8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8页 |
2 结果 | 第38-40页 |
2.1 脂肽对鸡呼吸道中IL-1 β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8-39页 |
2.2 脂肽对鸡呼吸道中IL-6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9页 |
2.3 脂肽对鸡呼吸道中IL-12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9-40页 |
2.4 脂肽对鸡呼吸道中IFN-γ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40页 |
3 讨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脂肽滴鼻对鸡IgA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42-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1.1 试验动物 | 第42页 |
1.2 试验设备 | 第42-43页 |
1.3 试验试剂 | 第43页 |
1.4 脂肽的制备 | 第43页 |
1.5 动物滴鼻程序 | 第43页 |
1.6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第43页 |
1.7 ELISA检测鸡呼吸道黏膜中SIgA的表达水平 | 第43页 |
1.8 ELISA检测鸡血清中IgA的表达水平 | 第43页 |
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3页 |
2 结果 | 第43-45页 |
2.1 脂肽对鸡呼吸道黏膜中SIgA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43-44页 |
2.2 脂肽对鸡血清中IgA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44-45页 |
3 讨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第五章 脂肽对鸡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 | 第47-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1.1 试验动物 | 第47页 |
1.2 试验设备 | 第47-48页 |
1.3 试验试剂 | 第48页 |
1.4 脂肽的制备 | 第48页 |
1.5 鸡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 第48-49页 |
1.6 脂肽安全使用剂量的确定 | 第49页 |
1.7 流式检测MHCⅡ的表达水平 | 第49页 |
1.8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T细胞增殖水平 | 第49-50页 |
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0页 |
2 结果 | 第50-52页 |
2.1 鸡树突状细胞纯度鉴定 | 第50-51页 |
2.2 脂肽安全使用浓度的确定 | 第51页 |
2.3 脂肽对鸡树突状细胞MHC Ⅱ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51-52页 |
2.4 脂肽对鸡树突状细胞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第52页 |
3 讨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第六章 表面活性素对小鼠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 | 第55-6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9页 |
1.1 试验动物 | 第55-56页 |
1.2 试验设备 | 第56页 |
1.3 试验试剂 | 第56页 |
1.4 表面活性素的制备 | 第56页 |
1.5 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 第56-57页 |
1.6 脂肽安全使用剂量的确定 | 第57页 |
1.7 显微镜观察树突状细胞形态 | 第57页 |
1.8 流式检测树突状细胞表型表达水平 | 第57-58页 |
1.9 ELISA检测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表达水平 | 第58页 |
1.10 Transwell小室检测树突状细胞迁移能力 | 第58页 |
1.11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CD4+T细胞增殖水平 | 第58页 |
1.12 Western-blot检测NF-κ 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 | 第58-59页 |
1.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9页 |
2 结果 | 第59-64页 |
2.1 小鼠树突状细胞纯度鉴定 | 第59-60页 |
2.2 表面活性素安全使用浓度的确定 | 第60页 |
2.3 表面活性素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60-61页 |
2.4 表面活性素对小鼠树突状细胞表型的影响 | 第61-62页 |
2.5 表面活性素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第62页 |
2.6 表面活性素对小鼠树突状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第62-63页 |
2.7 表面活性素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刺激CD4~+ 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第63页 |
2.8 表面活性素处理对小鼠树突状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63-64页 |
3 讨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学术成果目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