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论文

广义衰落信道下中继系统高效率合作传输技术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写说明第17-19页
第1章 绪论第19-37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9-26页
        1.1.1 中继系统的模型构建第22-23页
        1.1.2 合作中继的技术特点第23-2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6-31页
        1.2.1 基于正交信道接入方式的中继系统第27-28页
        1.2.2 基于非正交信道接入方式的中继系统第28-30页
        1.2.3 基于非固定信道接入方式的中继系统第30-31页
    1.3 研究内容第31-34页
    1.4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第34-36页
    1.5 篇章结构第36-37页
第2章 基于时分多址的中继合作传输技术第37-58页
    2.1 系统模型与问题描述第37-42页
        2.1.1 基于TDMA的正交中继系统模型第38-40页
        2.1.2 性能评估方法第40-42页
    2.2 正交中继系统的各态历经容量分析第42-47页
        2.2.1 各态历经容量第42-44页
        2.2.2 渐近各态历经容量第44-47页
    2.3 基于渐近特性的中继选择方法第47-49页
    2.4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9-57页
        2.4.1 各态历经容量第50-54页
        2.4.2 渐近各态历经容量第54-55页
        2.4.3 中继选择方法第55-57页
    2.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3章 基于单频网的中继合作传输技术第58-95页
    3.1 系统模型与问题描述第58-62页
    3.2 SFN中继系统的各态历经容量第62-70页
        3.2.1 等效多径信道第62-63页
        3.2.2 各态历经容量第63-65页
        3.2.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65-70页
    3.3 SFN中继系统的中断概率第70-85页
        3.3.1 无直接路径的SFN中继系统第70-72页
        3.3.2 有直接路径的SFN中继系统第72-79页
        3.3.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79-85页
    3.4 SFN中继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第85-94页
        3.4.1 问题描述与求解第86-90页
        3.4.2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90-94页
    3.5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4章 基于缓冲区的中继传输技术第95-114页
    4.1 系统模型与问题描述第95-99页
    4.2 带缓冲区的中继系统性能分析第99-106页
        4.2.1 中继节点调度策略第99-100页
        4.2.2 中继缓冲区状态第100-102页
        4.2.3 中继系统吞吐量第102-106页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06-113页
    4.4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5章 带缓冲区的中继系统安全传输技术第114-132页
    5.1 系统模型与问题描述第114-117页
    5.2 带缓冲区的中继系统安全性能分析第117-119页
    5.3 基于速率控制的安全传输方法第119-123页
    5.4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23-131页
    5.5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32-135页
    6.1 工作总结第132-133页
    6.2 工作展望第133-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9页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1-DCE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在胶质瘤分级诊断及增殖活性预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鼻腔呼吸及加温生物功能数值模型和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