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组合机床及其加工论文--程序控制机床、数控机床及其加工论文

高层数控裁床伺服进给系统机电联合仿真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21页
        1.2.1 国内外裁床发展概述第13-17页
        1.2.2 伺服进给系统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3“过窗裁剪”研究现状第19页
        1.2.4 机电联合仿真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内容第21-23页
        1.3.1 论文结构第21页
        1.3.2 研究内容第21-23页
    1.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2章“过窗裁剪”原理及其传动设计第24-38页
    2.1 裁床工艺流程及“过窗裁剪”原理第24-27页
        2.1.1 裁床总体结构概述第24-25页
        2.1.2 裁床裁剪工艺流程第25-26页
        2.1.3“过窗裁剪”原理第26-27页
    2.2 过窗进给运动分析及传动方案选定第27-31页
        2.2.1 进给运动分析第27-29页
        2.2.2 矢量速度分析第29-31页
    2.3“过窗裁剪”链传动设计第31-34页
        2.3.1“过窗裁剪”真空吸附力分析第31-33页
        2.3.2 链传动计算第33-34页
    2.4 滚珠丝杠传动设计第34-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3章 进给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建立第38-52页
    3.1 进给系统三维模型的建立第38-40页
    3.2 进给系统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0-44页
        3.2.1 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第40-41页
        3.2.2 进给系统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1-44页
    3.3 丝杠进给系统模态分析第44-47页
        3.3.1 有限元模态分析理论第44-45页
        3.3.2 丝杠进给系统模态分析第45-47页
    3.4 丝杠的柔性化处理第47-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进给系统伺服控制方案构建第52-66页
    4.1 PID控制器第52-53页
    4.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第53-55页
    4.3 伺服进给系统控制模型搭建第55-56页
    4.4 进给系统参量折算第56-59页
    4.5 三闭环控制系统PID参数整定第59-64页
        4.5.1 电流环参数整定第60-61页
        4.5.2 速度环参数整定第61-63页
        4.5.3 位置环参数整定第63-64页
    4.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5章 裁床进给系统机电联合仿真第66-82页
    5.1 ADAMS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技术第66-67页
    5.2 裁床进给系统机电联合仿真实现第67-73页
    5.3 S型加减速控制策略下的动态特性研究第73-78页
    5.4 过窗裁剪轨迹机电联合仿真第78-80页
    5.5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6章“过窗裁剪”工作台样机试制第82-98页
    6.1 动力源设计计算第82-85页
        6.1.1 X和Y方向伺服电机设计第82-83页
        6.1.2 工作台伺服电机设计第83-84页
        6.1.3 真空吸附电机设计第84-85页
    6.2 运动方案设计第85-92页
        6.2.1 X方向运动设计第86-88页
        6.2.2 Y方向运动设计第88-90页
        6.2.3 工作台运动设计第90-92页
    6.3 控制系统设计第92-94页
    6.4 过窗裁剪试切实验第94-96页
    6.5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98-100页
    7.1 论文总结第98-99页
    7.2 展望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壁面清洁机器人爬行特性分析与控制系统设计
下一篇:一种新型拟人腕关节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