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塔中北坡顺托果勒地区志留系油气多期成藏机制

作者简介第6-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27页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5-25页
        1.2.1 塔中地区油气特征及油源问题第15-18页
        1.2.2 油气成藏期次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势第18-20页
        1.2.3 塔中北坡志留系油气成藏期次研究现状第20-21页
        1.2.4 显微红外光谱在油气成藏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第21-24页
        1.2.5 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第24-25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5-26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25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第25-26页
    1.4 完成工作量和创新点第26-27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27-35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和构造特征第27-29页
    2.2 地层及沉积特征第29-32页
    2.3 油气地质条件第32-35页
        2.3.1 烃源岩分布和演化特征第32页
        2.3.2 储层特征第32-35页
第三章 油气特征第35-65页
    3.1 原油物性特征第35页
    3.2 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烷烃第35-39页
    3.3 甾烷特征第39-42页
    3.4 萜烷和藿烷类第42-45页
    3.5 萘、菲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第45-48页
    3.6 金刚烷化合物第48-51页
    3.7 苯并蒽、荧蒽、芘和?第51-55页
    3.8 联苯及其同系物第55-63页
    3.9 原油显微红外光谱第63-65页
第四章 成岩序次及储层沥青特征第65-77页
    4.1 储层成岩作用第65-66页
    4.2 成岩序次分析第66-68页
    4.3 储层沥青特征第68-77页
        4.3.1 储层沥青岩石学特征第68-69页
        4.3.2 储层沥青显微红外特征第69-77页
第五章 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第77-107页
    5.1 有机包裹体荧光特征第78-80页
    5.2 有机包裹体显微红外光谱特征第80-82页
    5.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测盐分析第82-103页
        5.3.1 顺9井第83-89页
        5.3.2 顺901井第89-92页
        5.3.3 顺902H井第92-95页
        5.3.4 顺903H井第95-99页
        5.3.5 顺904H井第99-102页
        5.3.6 顺10井第102-103页
    5.4 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第103-107页
第六章 油气成藏机制及勘探评价第107-119页
    6.1 油源判识第107页
    6.2 油气成藏时期第107-108页
    6.3 圈闭及控藏规律第108-113页
        6.3.1 圈闭类型第108-109页
        6.3.2 储层控藏第109-110页
        6.3.3 断裂控藏第110-113页
    6.4 油气改造与混合第113-114页
    6.5 油气分布规律第114-117页
    6.6 油气成藏模式及勘探评价第117-119页
结论与认识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7页
附录:流体包裹体测温测盐数据表第137-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崇德年间满藏互使史实考辨
下一篇:同型半胱氨酸联合铜离子通过代谢补偿激活血管内皮细胞NADPH氧化酶引起氧化损伤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