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1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成果 | 第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2.1.1 港口及其属性 | 第16-18页 |
2.1.2 港口管理体制 | 第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2.2.1 现代公共部门改革理论 | 第18-20页 |
2.2.2 准公共产品理论 | 第20-22页 |
2.2.3 地方政府的竞争与合作理论 | 第22-25页 |
第3章 江苏港口管理体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5-34页 |
3.1 江苏港口管理体制现状 | 第25-27页 |
3.1.1 江苏港口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就 | 第25-26页 |
3.1.2 江苏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历程 | 第26-27页 |
3.1.3 江苏港口管理各级职责 | 第27页 |
3.2 江苏港口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31页 |
3.2.1 对地方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缺乏统一指导 | 第27-29页 |
3.2.2 地方港口间割据式发展 | 第29-30页 |
3.2.3 社会组织和民营企业参与度不高 | 第30-31页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3.3.1 港口管理制度缺位 | 第31页 |
3.3.2 对港口管理投入不够 | 第31-32页 |
3.3.3 领导干部错误的政绩观 | 第32-33页 |
3.3.4 社会组织的独立性缺失 | 第33-34页 |
第4章 国外与国内其它地区港口管理体制的借鉴 | 第34-41页 |
4.1 国外港口管理体制的现状 | 第34-36页 |
4.1.1 美国港口政府管理企业经营 | 第34页 |
4.1.2 德国港口多种管理体制并行 | 第34-35页 |
4.1.3 澳大利亚港口实行三级管理体制 | 第35页 |
4.1.4 日本港口采用地方政府与私人企业共同参与体制 | 第35-36页 |
4.2 国内其它地区港口管理体制的现状 | 第36-38页 |
4.2.1 上海市港口采用大交通体制 | 第36-37页 |
4.2.2 浙江省港口实行港航一体化管理 | 第37-38页 |
4.2.3 珠海市港口推动水陆空三位一体 | 第38页 |
4.3 国内外港口管理体制的借鉴 | 第38-41页 |
4.3.1 健全的法律制度 | 第38-39页 |
4.3.2 权威的港口发展规划 | 第39页 |
4.3.3 灵活的资金来源 | 第39页 |
4.3.4 港口管理一体化 | 第39-41页 |
第5章 江苏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 第41-50页 |
5.1 完善港口管理机构及职能 | 第41-43页 |
5.1.1 港口管理组织机构框架 | 第41-42页 |
5.1.2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 第42-43页 |
5.2 建立完善港口管理法律和制度体系 | 第43-45页 |
5.2.1 完善港口法律法规 | 第43页 |
5.2.2 建立权威的港口规划 | 第43-44页 |
5.2.3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 第44页 |
5.2.4 完善资金使用保障机制 | 第44-45页 |
5.3 推进港口管理一体化 | 第45-48页 |
5.3.1 优化港口布局 | 第46页 |
5.3.2 加强岸线及陆域资源的统筹利用 | 第46-47页 |
5.3.3 促进港口产业集聚发展 | 第47页 |
5.3.4 建设高效信息管理系统 | 第47-48页 |
5.4 强化社会组织和民营企业的作用 | 第48-50页 |
5.4.1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 第48页 |
5.4.2 港口领域引入非公有资本 | 第48-5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