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山区乡村景观规划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4-17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2 理论综述 | 第17-21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1.1 山区 | 第17页 |
2.1.2 乡村景观 | 第17-18页 |
2.1.3 山区乡村景观 | 第18页 |
2.1.4 山区乡村景观规划 | 第18页 |
2.2 山区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2.1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2.2.3 景观美学理论 | 第20-21页 |
3 浙江山区乡村景观规划现状分析 | 第21-34页 |
3.1 浙江山区乡村分布情况 | 第21-22页 |
3.2 浙江山区乡村景观特点 | 第22-24页 |
3.2.1 景观类型丰富多样 | 第22页 |
3.2.2 景观空间层次丰富 | 第22-23页 |
3.2.3 生态景观脆弱 | 第23-24页 |
3.3 浙江山区乡村景观分类 | 第24-29页 |
3.3.1 乡村自然景观 | 第26页 |
3.3.2 乡村聚落景观 | 第26-27页 |
3.3.3 乡村文化景观 | 第27-28页 |
3.3.4 乡村生产景观 | 第28-29页 |
3.4 浙江山区乡村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3.4.1 乡村景观同质化 | 第29-30页 |
3.4.2 乡村景观城市化 | 第30-31页 |
3.4.3 乡村自然景观遭破坏 | 第31-32页 |
3.5 浙江山区乡村景观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4页 |
3.5.1 规划体系不完善 | 第32-33页 |
3.5.2 缺乏创新意识 | 第33页 |
3.5.3 管理制度薄弱 | 第33-34页 |
4 浙江山区乡村景观规划方法 | 第34-38页 |
4.1 浙江山区乡村景观规划目标 | 第34页 |
4.2 浙江山区乡村景观规划原则 | 第34-36页 |
4.2.1 坚持整体规划设计原则 | 第34页 |
4.2.2 山区村民利益优先原则 | 第34-35页 |
4.2.3 突出山区地域特色原则 | 第35页 |
4.2.4 加强山区文化保护原则 | 第35页 |
4.2.5 鼓励山区村民参与原则 | 第35-36页 |
4.3 浙江山区乡村景观规划流程 | 第36-38页 |
4.3.1 景观资源调查 | 第36页 |
4.3.2 景观资源评价 | 第36-37页 |
4.3.3 规划方案编制 | 第37-38页 |
5 浙江山区乡村景观专项规划内容 | 第38-53页 |
5.1 乡村自然景观规划 | 第38-42页 |
5.1.1 植物景观规划 | 第38-39页 |
5.1.1.1 林地植物景观规划 | 第38页 |
5.1.1.2 相关绿地植物景观规划 | 第38-39页 |
5.1.1.3 植物景观生态保护及生产效益规划 | 第39页 |
5.1.2 水域景观规划 | 第39-42页 |
5.1.2.1 河道 | 第39-40页 |
5.1.2.2 水塘 | 第40-41页 |
5.1.2.3 沟渠 | 第41-42页 |
5.2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 | 第42-47页 |
5.2.1 建筑景观规划 | 第42-44页 |
5.2.1.1 建筑选址 | 第42页 |
5.2.1.2 建筑布局 | 第42-43页 |
5.2.1.3 建筑风格 | 第43-44页 |
5.2.2 公共活动空间景观规划 | 第44-45页 |
5.2.2.1 街道景观规划 | 第44页 |
5.2.2.2 广场景观规划 | 第44-45页 |
5.2.3 道路景观规划 | 第45-47页 |
5.2.3.1 道路系统规划 | 第45-46页 |
5.2.3.2 道路景观规划 | 第46-47页 |
5.3 乡村文化景观规划 | 第47-48页 |
5.3.1 乡村民俗景观规划 | 第47页 |
5.3.2 乡村古迹景观规划 | 第47-48页 |
5.4 乡村生产景观规划 | 第48-53页 |
5.4.1 农业生产景观规划 | 第48-51页 |
5.4.1.1 农田景观 | 第48-49页 |
5.4.1.2 林地景观 | 第49-50页 |
5.4.1.3 果园景观 | 第50页 |
5.4.1.4 茶田景观 | 第50-51页 |
5.4.2 畜牧业生产景观规划 | 第51-53页 |
6 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乡村景观规划实践 | 第53-77页 |
6.1 项目概况 | 第53-66页 |
6.1.1 区位交通 | 第53-54页 |
6.1.2 资源概况 | 第54-59页 |
6.1.2.1 资源分布 | 第56页 |
6.1.2.2 资源分类 | 第56-57页 |
6.1.2.3 资源定量定性评价 | 第57-59页 |
6.1.3 社会经济 | 第59-60页 |
6.1.4 优劣势分析 | 第60-66页 |
6.1.4.1 优势 | 第60-65页 |
6.1.4.2 劣势 | 第65-66页 |
6.2 总体规划 | 第66-70页 |
6.2.1 总体规划目标 | 第66页 |
6.2.2 总体规划布局 | 第66-67页 |
6.2.3 功能分区规划 | 第67-68页 |
6.2.4 道路系统规划 | 第68-69页 |
6.2.5 景观风貌规划 | 第69-70页 |
6.3 专项规划内容 | 第70-75页 |
6.3.1 乡村自然景观规划 | 第70-72页 |
6.3.1.1 植物景观规划 | 第70-71页 |
6.3.1.2 水域景观规划 | 第71-72页 |
6.3.2 乡村聚落景观规划 | 第72-73页 |
6.3.2.1 建筑景观规划 | 第72页 |
6.3.2.2 公共活动空间景观规划 | 第72-73页 |
6.3.2.3 道路景观规划 | 第73页 |
6.3.3 乡村文化景观规划 | 第73-75页 |
6.3.3.1 乡村民俗景观规划 | 第73-74页 |
6.3.3.2 乡村古迹景观规划 | 第74-75页 |
6.3.4 乡村生产景观规划 | 第75页 |
6.4 实施措施 | 第75-77页 |
6.4.1 加强规划引导 | 第75-76页 |
6.4.2 落实经费来源 | 第76页 |
6.4.3 加强建设管理 | 第76-77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7-81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77页 |
7.2 建议 | 第77-79页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9-81页 |
7.3.1 研究不足 | 第79页 |
7.3.2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个人简历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