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十八大以来党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第11-13页
        1.1.1 问题提出第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8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8页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1 主要内容第18-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页
    1.4 创新之处第19-21页
第二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第21-31页
    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概述第21-24页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第21-22页
        2.1.2 列宁斯大林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第22-24页
    2.2 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要点第24-31页
        2.2.1 毛泽东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第24-26页
        2.2.2 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第26-28页
        2.2.3 江泽民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第28-29页
        2.2.4 胡锦涛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论述第29-31页
第三章 十八大以来党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第31-43页
    3.1 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念的内涵与核心第31-35页
        3.1.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念的内涵第31-33页
        3.1.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念的核心第33-35页
    3.2 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着力点第35-38页
        3.2.1 多层次的区域开放开发第35-36页
        3.2.2 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第36-37页
        3.2.3 促进区域间基础设施的均衡发展第37-38页
    3.3 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第38-43页
        3.3.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38-39页
        3.3.2 形成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新格局第39-40页
        3.3.3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40-43页
第四章 十八大以来党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实践第43-57页
    4.1 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践第43-46页
        4.1.1 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经济圈第43-44页
        4.1.2 构建现代化交通服务网络体系第44-45页
        4.1.3 完善规划布局,推进区域发展一体化第45-46页
    4.2 实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第46-51页
        4.2.1 打造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第46-48页
        4.2.2 构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带第48-49页
        4.2.3 建立现代化新型城镇体系第49-51页
    4.3 实施“精准扶贫”推进区域发展第51-57页
        4.3.1 实施“精准扶贫”发展落后地区经济第51-53页
        4.3.2 在“精准扶贫”中探索区域经济发展的多种方式第53-55页
        4.3.3 通过“精准扶贫”形成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第55-57页
第五章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第57-69页
    5.1 面临的主要问题第57-63页
        5.1.1 区域经济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第57-58页
        5.1.2 区域间产业同构现象严重第58-60页
        5.1.3 区域间生态环境防治力度差异大第60-62页
        5.1.4 跨区域公共治理体系紊乱第62-63页
    5.2 主要对策第63-69页
        5.2.1 加强宏观政策指导与协调第63-64页
        5.2.2 合理进行区域产业布局第64-66页
        5.2.3 探索区域间共建共享的机制与途径第66-67页
        5.2.4 以大数据战略推进区域间共享经济发展第67-69页
结语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致谢第76-77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情况及取得的成果)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招投标三方纵向合谋成因及约束机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Shapley-Stackelberg博弈的PPP项目利益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