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带电作业工具的电磁防护现状 | 第14-15页 |
1.3 电磁干扰的抑制方法 | 第15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机器人进出电场分析 | 第17-23页 |
2.1 机器人作业方式的选择 | 第17-18页 |
2.2 机器人进出电场过程分析 | 第18-19页 |
2.3 机器人电位转移最小距离计算 | 第19-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三章 输电线路电磁干扰源分析 | 第23-35页 |
3.1 工频电场计算 | 第23-26页 |
3.2 工频磁场计算 | 第26-29页 |
3.3 电晕放电与火花放电分析 | 第29-32页 |
3.3.1 电晕放电 | 第29-31页 |
3.3.2 火花放电 | 第31-32页 |
3.4. 电力系统过电压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机箱的电磁防护设计 | 第35-51页 |
4.1 电磁场防护标准 | 第35页 |
4.2 机箱的屏蔽 | 第35-43页 |
4.2.1 机箱的电场屏蔽 | 第37-40页 |
4.2.2 机箱的磁场屏蔽 | 第40-42页 |
4.2.3 屏蔽材料的选择 | 第42-43页 |
4.3 孔缝对机箱屏蔽效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4.4 基于Ansoft Maxwell软件的机箱屏蔽效果仿真 | 第44-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电磁防护设计 | 第51-59页 |
5.1 控制系统的构成 | 第51页 |
5.2 硬件电磁防护 | 第51-56页 |
5.2.1 控制器防护设计 | 第51-54页 |
5.2.2 供电电源设计 | 第54-55页 |
5.2.3 通信模块设计 | 第55-56页 |
5.3 软件设计 | 第56-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六章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机器人实验研究 | 第59-63页 |
6.1 实验内容 | 第59页 |
6.2 实验过程 | 第59-61页 |
6.2.1 机器人的抗干扰实验 | 第59-60页 |
6.2.2 实际线路带电作业实验 | 第60-61页 |
6.3 实验结果及评价 | 第6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专利) | 第70-71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 第71-72页 |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