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2页 |
1.1 引言 | 第17-18页 |
1.2 磷酸盐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8-27页 |
1.2.1 磷酸盐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 第18-20页 |
1.2.2 含磷基团聚合方式及其化合物分类 | 第20-21页 |
1.2.3 碱土金属焦磷酸盐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2.4 锗磷酸盐化合物的研究现状与结构化学 | 第22-26页 |
1.2.5 铝磷酸盐化物的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1.3 含氟磷酸盐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1.3.1 氟离子在磷酸盐化合物中的重要作用 | 第27-29页 |
1.3.2 含氟磷酸盐的研究现状 | 第29页 |
1.4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29-31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2-39页 |
2.1 合成方法 | 第32-34页 |
2.1.1 传统水热/溶剂热法 | 第32-33页 |
2.1.2 多氟少水改性溶剂热法 | 第33-34页 |
2.2 实验设备与化学试剂 | 第34-35页 |
2.2.1 实验设备 | 第34-35页 |
2.2.2 化学试剂 | 第35页 |
2.2.3 实验流程 | 第35页 |
2.3 测试表征方式 | 第35-39页 |
2.3.1 粉末X射线衍射(Powder X-ray diffraction,PXRD) | 第36页 |
2.3.2 单晶X射线衍射(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 第36页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SEM和EDS) | 第36-37页 |
2.3.4 红外光谱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 | 第37页 |
2.3.5 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UV-VIS-NIR) | 第37页 |
2.3.6 热分析(Thermogravim etric analysis)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新型高氟取代无水磷酸盐 | 第39-72页 |
3.1 引言 | 第39-41页 |
3.2 Na_3[GeF_4(PO_4)]晶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41-53页 |
3.2.1 Na_3[GeF_4(PO_4)]晶体的合成 | 第41-42页 |
3.2.2 Na_3[GeF_4(PO_4)]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42-45页 |
3.2.3 Na_3[GeF_4(PO_4)]晶体结构描述 | 第45-47页 |
3.2.4 Na_3[GeF_4(PO_4)]的晶体形貌和成分分析 | 第47页 |
3.2.5 Na_3[GeF_4(PO_4)]晶体原位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以及热稳定性分析 | 第47-49页 |
3.2.6 Na_3[GeF_4(PO_4)]晶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9-50页 |
3.2.7 Na_3[GeF_4(PO_4)]晶体的传统水热合成拓展讨论 | 第50-53页 |
3.3 K_4[Ge_2F_9(PO_4)]和A_2Ba_2[Al_2F_9(PO_4)],(A=Na,K)晶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53-69页 |
3.3.1 K_4[Ge_2F_9(PO_4)]和A_2Ba_2[Al_2F_9(PO_4)],(A=Na,K)晶体的合成 | 第53-55页 |
3.3.2 高氟取代无水磷酸盐的制备方法讨论 | 第55-58页 |
3.3.3 K_4[Ge_2F_9(PO_4)]和A_2Ba_2[Al_2F_9(PO_4)],(A=Na,K)晶体结构测定 | 第58-61页 |
3.3.4 K_4[Ge_2F_9(PO_4)]和A_2Ba_2[Al_2F_9(PO_4)],(A=Na,K)晶体结构描述 | 第61-64页 |
3.3.5 K_4[Ge_2F_9(PO_4)]和A_2Ba_2[Al_2F_9(PO_4)],(A=Na,K)晶体形貌和成分分析 | 第64-65页 |
3.3.6 K_4[Ge_2F_9(PO_4)]和A_2Ba_2[Al_2F_9(PO_4)],(A=Na,K)晶体X射线衍射测试以及热稳定性分析 | 第65-68页 |
3.3.7 K_4[Ge_2F_9(PO_4)]和A_2Ba_2[Al_2F_9(PO_4)],(A=Na,K)晶体红外光谱分析 | 第68-69页 |
3.4 氟在锗磷酸盐单链结构中的取代规律 | 第69-7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新型碱土金属聚阴离子型磷酸盐 | 第72-100页 |
4.1 引言 | 第72页 |
4.2 AlFs@[Ba_4(PO_3(OH)_4]·2(H_5O_2)晶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72-81页 |
4.2.1 AlFs@[Ba_4(PO_3(OH)_4]·2(H_5O_2)晶体的合成 | 第72-74页 |
4.2.2 AlFs@[Ba_4(PO_3(OH)_4]·2(H_5O_2)晶体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74-75页 |
4.2.3 AlFs@[Ba_4(PO_3(OH)_4]·2(H_5O_2)晶体的形貌分析和元素分析 | 第75页 |
4.2.4 AlFs@[Ba_4(PO_3(OH)_4]·2(H_5O_2)晶体的结构测定 | 第75-76页 |
4.2.5 AlFs@[Ba_4(PO_3(OH)_4]·2(H_5O_2)晶体的结构描述 | 第76-78页 |
4.2.6 AlFs@[Ba_4(PO_3(OH)_4]·2(H_5O_2)晶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78-80页 |
4.2.7 AlFs@[Ba_4(PO_3(OH)_4]·2(H_5O_2)晶体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80-81页 |
4.3 Ba_2[AlF_2(H_(0.5)PO_4)_2]晶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81-90页 |
4.3.1 Ba_2[AlF_2(H_(0.5)PO_4)_2]晶体的合成 | 第81-82页 |
4.3.2 Ba_2[AlF_2(H_(0.5)PO_4)_2]晶体的X射线衍射分析 | 第82-83页 |
4.3.3 Ba_2[AlF_2(H_(0.5)PO_4)_2]晶体的形貌分析和元素分析 | 第83页 |
4.3.4 Ba_2[AlF_2(H_(0.5)PO_4)_2]晶体的结构测定 | 第83-85页 |
4.3.5 Ba_2[AlF_2(H_(0.5)PO_4)_2]晶体的结构描述 | 第85-87页 |
4.3.6 Ba_2[AlF_2(H_(0.5)PO_4)_2]晶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87-89页 |
4.3.7 Ba_2[AlF_2(H_(0.5)PO_4)_2]晶体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89-90页 |
4.4 Ba_5(HPO_4)_2(P_3O_(10))Cl晶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90-98页 |
4.4.1 Ba_5(HPO_4)_2(P_3O_(10))Cl晶体的合成 | 第90-91页 |
4.4.2 Ba_5(HPO_4)_2(P_3O_(10))Cl的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 | 第91页 |
4.4.3 Ba_5(HPO_4)_2(P_3O_(10))Cl晶体的形貌成分分析 | 第91-92页 |
4.4.4 Ba_5(HPO_4)_2(P_3O_(10))Cl晶体结构测定 | 第92-93页 |
4.4.5 Ba_5(HPO_4)_2(P_3O_(10))Cl晶体结构描述 | 第93-95页 |
4.4.6 Ba_5(HPO_4)_2(P_3O_(10))Cl晶体红外光谱分析 | 第95-97页 |
4.4.7 Ba_5(HPO_4)_2(P_3O_(10))Cl晶体热稳定性分析 | 第97-9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五章 新型碱土金属焦磷酸盐 | 第100-130页 |
5.1 引言 | 第100-101页 |
5.2 Ba_2[Al(H_(0.5)P_2O_7)_2]晶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101-110页 |
5.2.1 Ba_2[Al(H_(0.5)P_2O_7)_2]晶体的合成 | 第101-102页 |
5.2.2 Ba_2[Al(H_(0.5)P_2O_7)_2]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 第102-103页 |
5.2.3 Ba_2[Al(H_(0.5)P_2O_7)_2]晶体形貌和成分分析 | 第103页 |
5.2.4 Ba_2[Al(H_(0.5)P_2O_7)_2]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103-105页 |
5.2.5 Ba_2[Al(H_(0.5)P_2O_7)_2]晶体结构描述 | 第105-107页 |
5.2.6 Ba_2[Al(H_(0.5)P_2O_7)_2]晶体红外光谱分析 | 第107-109页 |
5.2.7 Ba_2[Al(H_(0.5)P_2O_7)_2]晶体热稳定性分析 | 第109-110页 |
5.3 NaBa_2[Al(P_2O_7)_2]晶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110-119页 |
5.3.1 NaBa_2[Al(P_2O_7)_2]晶体的合成 | 第110-111页 |
5.3.2 NaBa_2[Al(P_2O_7)_2]的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 | 第111页 |
5.3.3 NaBa_2[Al(P_2O_7)_2]晶体形貌和成分分析 | 第111-112页 |
5.3.4 NaBa_2[Al(P_2O_7)_2]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112-114页 |
5.3.5 NaBa_2[Al(P_2O_7)_2]晶体结构描述 | 第114-117页 |
5.3.6 NaBa_2[Al(P_2O_7)_2]晶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117-118页 |
5.3.7 NaBa_2[Al(P_2O_7)_2]晶体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118-119页 |
5.4 Sr_2Ba(HP_2O_7)_2晶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119-128页 |
5.4.1 Sr_2Ba(HP_2O_7)_2晶体的合成 | 第119-120页 |
5.4.2 Sr_2Ba(HP_2O_7)_2晶体的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 | 第120-121页 |
5.4.3 Sr_2Ba(HP_2O_7)_2晶体的形貌与成分分析 | 第121页 |
5.4.4 Sr_2Ba(HP_2O_7)_2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121-124页 |
5.4.5 Sr_2Ba(HP_2O_7)_2晶体结构描述 | 第124-126页 |
5.4.6 Sr_2Ba(HP_2O_7)_2晶体红外光谱分析 | 第126-127页 |
5.4.7 Sr_2Ba(HP_2O_7)_2晶体热稳定性分析 | 第127-12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六章 化合物合成、红外、热重、结构等对比讨论 | 第130-144页 |
6.1 本文化合物实验合成方法讨论 | 第130-133页 |
6.2 化合物红外分析讨论 | 第133-137页 |
6.3 化合物热重分析讨论 | 第137-139页 |
6.4 化合物结构中F的作用 | 第139-141页 |
6.5 化合物结构中Na~+/Ba~(2+)的作用 | 第141-142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42-144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144-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65页 |
附录 | 第165-178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78-179页 |
致谢 | 第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