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 论文选题的目的 | 第10-11页 |
(二)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一) 国内公路路政执法问题研究 | 第11-14页 |
(二) 国外公路路政执法问题研究 | 第14-15页 |
(三) 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的简要评价 | 第15-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二) 实证分析法 | 第16页 |
(三) 比较分析法 | 第16页 |
四、创新点 | 第16-17页 |
(一) 提出多主体参与一般执法程序的观点 | 第16页 |
(二) 提出路政服务智能数据系统构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普通公路路政执法概述 | 第17-22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页 |
(一) 普通公路 | 第17页 |
(二) 路政执法 | 第17页 |
(三) 普通公路路政执法 | 第17页 |
二、普通公路路政执法构成 | 第17-22页 |
(一) 普通公路路政执法主体 | 第17-18页 |
(二) 普通公路路政执法内容 | 第18页 |
(三) 普通公路路政执法程序 | 第18-22页 |
第三章 辽宁省普通公路路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 第22-28页 |
一、近年辽宁省普通公路路政执法取得的成绩 | 第22-23页 |
(一) 路政监管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执法影响力加大 | 第22页 |
(二) 技术装备逐步完善,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 第22页 |
(三) 法规制度体系不断规范完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 第22-23页 |
二、辽宁省普通公路路政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5页 |
(一) 执法程序缺少强制力 | 第23页 |
(二) 执法手段较落后 | 第23页 |
(三)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 第23-24页 |
(四) 治理成果易反弹 | 第24页 |
(五) 社会认可度不高 | 第24-25页 |
三、辽宁省普通公路路政执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5-28页 |
(一) 执法主体性质定位不科学 | 第25页 |
(二) 法律法规的操作性欠缺 | 第25-26页 |
(三) 高成本低效率的执法方式 | 第26页 |
(四) 队伍管理“模块化” | 第26页 |
(五) 执法环境有待优化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国内外普通公路路政执法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 第28-34页 |
一、国内普通公路路政执法经验 | 第28-30页 |
(一) 北京市普通公路路政执法经验 | 第28-29页 |
(二) 广西普通公路路政执法经验 | 第29-30页 |
二、国外通公路路政执法经验 | 第30-31页 |
(一) 德国普通公路路政执法经验 | 第30-31页 |
(二) 日本普通公路路政执法经验 | 第31页 |
三、国内外经验对辽宁省普通公路路政执法的启示 | 第31-34页 |
(一) 路政执法资源的有效整合 | 第32页 |
(二) 公路路政相关管理的法治化 | 第32页 |
(三) 科技手段的有效运用 | 第32-34页 |
第五章 解决辽宁省普通公路路政执法问题的对策 | 第34-41页 |
一、完善执法主体组织机构 | 第34-35页 |
(一) 提高执法主体行政地位 | 第34页 |
(二) 优化执法主体内部机构设置 | 第34页 |
(三) 完善监督机制 | 第34-35页 |
二、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 第35页 |
(一) 规范自由裁量权,缩小裁量空间 | 第35页 |
(二) 细化强制执行规定 | 第35页 |
三、建立“路警运”多主体参与的一般执法程序 | 第35-38页 |
(一) 联动“路警运”多执法主体 | 第35-36页 |
(二) 构建共享反馈机制 | 第36-37页 |
(三) 构造多主体参与一般执法程序 | 第37-38页 |
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 第38-39页 |
(一) 提高执法人员管理意识 | 第38页 |
(二) 建立“互联网+管理”队伍管理模式 | 第38页 |
(三) 建立健全执法人员培训制度 | 第38-39页 |
五、协调社会力量,营造良好执法环境 | 第39-41页 |
(一) 取得群众支持 | 第39页 |
(二) 加强与地方的沟通协调 | 第39页 |
(三) 开发“路政服务智能数据系统 | 第39-4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1-43页 |
一、整合路政执法资源大势所趋 | 第41页 |
二、科技信息引领支撑作用越来越突显 | 第41页 |
三、完善的辽宁省普通公路路政执法机制建设任重而道远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