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刀具、磨料、磨具、夹具、模具和手工具论文--磨具、研具论文

润滑添加剂微胶囊及其磨具的摩擦磨损性能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磨削加工第9-10页
        1.1.2 磨削液的问题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磨削液注入新方式第11-12页
        1.2.2 固体自润滑技术第12-14页
        1.2.3 浸渗砂轮第14-16页
        1.2.4 自润滑型微胶囊磨具第16-17页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第17-18页
    1.4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2章 润滑添加剂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第19-41页
    2.1 微胶囊化技术介绍第19-21页
        2.1.1 微胶囊简介第19-20页
        2.1.2 微胶囊制备方法第20页
        2.1.3 微胶囊研究进展第20-21页
    2.2 芯材及壁材的选用第21-28页
        2.2.1 润滑添加剂第21-22页
        2.2.2 硬脂酸丁酯第22-23页
        2.2.3 RC2540第23-24页
        2.2.4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第24-26页
        2.2.5 乳化剂的选用第26-28页
    2.3 微胶囊合成实验第28-34页
        2.3.1 实验原理第28-30页
        2.3.2 实验原料与实验器材第30-31页
        2.3.3 制备工艺流程第31-32页
        2.3.4 微胶囊制备的具体实施方案第32-34页
    2.4 硬脂酸丁酯微胶囊的表征第34-36页
        2.4.1 表观形态和结构(SEM)第34页
        2.4.2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4-35页
        2.4.3 热重分析(TG)第35-36页
        2.4.4 微胶囊的芯含量第36页
    2.5 RC2540微胶囊的表征第36-39页
        2.5.1 表观形态和结构(SEM)第36-37页
        2.5.2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7-38页
        2.5.3 热重分析(TG)第38-39页
        2.5.4 微胶囊的芯含量第39页
    2.6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3章 微胶囊的摩擦磨损性能第41-59页
    3.1 实验材料及设备第41-42页
    3.2 实验方法及步骤第42-43页
    3.3 硬脂酸丁酯微胶囊的摩擦磨损性能第43-51页
        3.3.1 摩擦磨损实验及结果分析第43-45页
        3.3.2 磨损表面形貌观察第45-47页
        3.3.3 磨损表面元素分析(XPS)第47-49页
        3.3.4 润滑机制分析第49-51页
    3.4 RC2540微胶囊的摩擦磨损性能第51-56页
        3.4.1 摩擦磨损实验及结果分析第51-52页
        3.4.2 磨损表面形貌观察(SEM)第52-54页
        3.4.3 磨损表面元素分析(EDS)第54-55页
        3.4.4 润滑机制分析第55-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9页
第4章 微胶囊磨具的制备第59-73页
    4.1 酚醛树脂的固化理论第59-60页
    4.2 微胶囊树脂磨具的制备第60-68页
        4.2.1 磨具的制备流程第60-61页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61页
        4.2.3 机械性能测试方法第61-63页
        4.2.4 磨具的配方设计第63-64页
        4.2.5 成型工艺的选择第64-66页
        4.2.6 后固化处理第66-68页
    4.3 磨具的表面形貌第68-70页
    4.4 磨具的硬度和抗拉强度第70-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5章 磨具的摩擦磨损性能第73-83页
    5.1 BS-MF微胶囊磨具的摩擦磨损性能第73-76页
        5.1.1 摩擦磨损实验结果第73-75页
        5.1.2 表面形貌分析第75-76页
    5.2 RC2540-MF微胶囊磨具的摩擦磨损实验第76-79页
        5.2.1 摩擦磨损实验结果第76-78页
        5.2.2 表面形貌分析第78-79页
    5.3 摩擦磨损机制分析第79-81页
    5.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6.1 结论第83页
    6.2 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致谢第89-9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β-环糊精/润滑添加剂包合物及其磨具的摩擦磨损性能
下一篇: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制备与后处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