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4-20页 |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4-15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一章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概述 | 第20-27页 |
第一节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概念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信息范围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内容 | 第23-24页 |
第四节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特征 | 第24-27页 |
第二章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现状 | 第27-34页 |
第一节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立法保护现状 | 第27-30页 |
第二节 当前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主要手段 | 第30-34页 |
一、监管自律方面 | 第30-32页 |
(一) 政府部门方面 | 第30-31页 |
(二) 电商企业方面 | 第31-32页 |
(三) 行业协会方面 | 第32页 |
二、网络技术方面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侵犯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34-41页 |
第一节 侵犯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主要表现形式 | 第34-37页 |
一、行为特点 | 第34-35页 |
(一) 侵权主体呈现多元性 | 第34页 |
(二) 侵权行为增长趋势明显 | 第34页 |
(三) 侵权方式更加隐蔽 | 第34-35页 |
二、侵权行为表现 | 第35-37页 |
(一) 不正当搜集隐私资料 | 第35-36页 |
(二) 不谨慎泄露隐私资料 | 第36页 |
(三) 不合理使用隐私资料 | 第36-37页 |
(四) 侵犯隐私资料的可更改性 | 第37页 |
第二节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受到侵犯的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一、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益的立法保护不足 | 第37-38页 |
(一) 相关立法关于电子商务中消费者及其隐私权概念缺失,缺乏明确性、规范性 | 第37-38页 |
(二) 相关立法层级较低,缺乏统一性、权威性 | 第38页 |
(三) 相关立法法律条款过于原则性,缺乏可操作性、针对性 | 第38页 |
二、电子商务行业规制力度不足 | 第38-39页 |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不足 | 第39-40页 |
四、电商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现有水平不足 | 第40页 |
五、执法司法机关打击力度不足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域外考察及地区借鉴 | 第41-47页 |
第一节 以欧盟为代表的立法规制和保护策略 | 第41-43页 |
一、主要方式及利弊 | 第41-42页 |
二、借鉴意义 | 第42-43页 |
第二节 以美国为代表的行业自律保护策略 | 第43-45页 |
一、主要方式及利弊 | 第43-44页 |
二、借鉴意义 | 第44-45页 |
第三节 以日本为代表的兼容并蓄保护策略 | 第45-47页 |
一、主要方式及利弊 | 第45-46页 |
二、借鉴意义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完善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法治思考 | 第47-57页 |
第一节 完善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相关立法 | 第47-51页 |
一、明确电子商务中消费者和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概念 | 第47页 |
二、提高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层级 | 第47-48页 |
三、推进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相关立法精细化 | 第48-51页 |
(一) 明确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保护的基本原则 | 第48-50页 |
(二) 明确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50页 |
(三) 明确侵权责任承担及例外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完善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信息监管体系 | 第51-55页 |
一、厘清政府部门职能 | 第51-53页 |
(一) 理顺电子商务监管机制 | 第51-52页 |
(二) 制定个人信息保护国家强制标准 | 第52页 |
(三) 建立定时巡查抽检机制及咨询、投诉、举报体系 | 第52-53页 |
二、推进电商行业自律 | 第53-55页 |
(一) 推动行业自律规范 | 第53页 |
(二) 建立电子商业网规体系 | 第53-54页 |
(三) 建立平台内检查监控制度 | 第54页 |
(四) 建立平台内消费者纠纷解决机制 | 第54页 |
(五) 推进行业诚信建设 | 第54-55页 |
第三节 完善技术支撑能力 | 第55页 |
第四节 提升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语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