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环节认罪协商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辩诉交易的产生发展和制度价值 | 第13-21页 |
第一节 辩诉交易的内涵 | 第13页 |
第二节 辩诉交易在美国 | 第13-15页 |
第三节 辩诉交易在欧洲各国 | 第15-16页 |
第四节 辩诉交易在中国 | 第16-18页 |
第五节 辩诉交易的价值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在中国构建认罪协商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 第21-29页 |
第一节 民意基础和现实压力 | 第21-23页 |
一、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 | 第21-22页 |
二、宽严相济的司法理念 | 第22-23页 |
三、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 | 第23页 |
第二节 现有的法律基础 | 第23-25页 |
一、《刑法》关于坦白的规定 | 第23-24页 |
二、《刑法》关于行贿罪的规定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司法实践的准备 | 第25-29页 |
一、量刑建议改革不断深化 | 第26页 |
二、刑事和解制度正式确立 | 第26-27页 |
三、刑事速裁程序成功试点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认罪协商程序下的案件证明标准 | 第29-36页 |
第一节 认罪协商对证明标准的影响 | 第29-31页 |
一、现行证明标准不区分被告人认罪或者不认罪 | 第29-30页 |
二、现行证明标准不区分简易程序还是普通程序 | 第30页 |
三、现行证明标准下开展认罪协商的困境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域外辩诉交易制度下证明标准考察 | 第31-34页 |
一、美国当事人主义下认罪案件证明标准 | 第31-32页 |
二、德国职权主义下认罪案件证明标准 | 第32-33页 |
三、两大法系认罪案件证明标准之规律 | 第33-34页 |
第三节 认罪协商案件降低证明的路径选择 | 第34-36页 |
一、通过放宽实体要件得以实现 | 第34-35页 |
二、在程序要件中一定程度的简化 | 第35页 |
三、适当降低“排除合理怀疑”的心证评价标准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构建我国认罪协商制度的设想 | 第36-43页 |
第一节 认罪协商能更好地实现“以审判为中心”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我国认罪协商制度的特点 | 第37-40页 |
第三节 重构刑事诉讼一审程序 | 第40-41页 |
第四节 建立健全认罪协商配套制度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