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1-25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3页 | 
| 1.2.1 上覆岩层三带规律研究 | 第12-18页 | 
| 1.2.2 上覆岩层破坏理论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25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 2 老虎台矿上覆岩层变形分析与三带分布 | 第25-53页 | 
| 2.1 老虎台矿井田概况 | 第25-28页 | 
| 2.2 老虎台矿上覆岩层三带计算 | 第28-46页 | 
| 2.2.1 水砂充填开采覆岩三带计算 | 第28-36页 | 
| 2.2.2 阶段煤柱开采覆岩三带计算 | 第36-39页 | 
| 2.2.3 原生煤体综放开采覆岩三带计算 | 第39-45页 | 
| 2.2.4 不同开采形式覆岩三带理论计算结果 | 第45-46页 | 
| 2.3 老虎台矿上覆岩层变形计算 | 第46-52页 | 
| 2.3.1 63005工作面上覆岩层变形计算 | 第46-49页 | 
| 2.3.2 55003工作面上覆岩层变形计算 | 第49-5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3 老虎台矿不同开采方法上覆岩层结构破坏特征分析 | 第53-97页 | 
| 3.1 水砂充填开采遗留煤柱开采覆岩结构破坏分析 | 第53-73页 | 
| 3.1.1 FLAC数值模拟简介 | 第53-54页 | 
| 3.1.2 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54-56页 | 
| 3.1.3 水砂充填开采遗留煤柱开采覆岩最大主应力分析 | 第56-61页 | 
| 3.1.4 水砂充填开采遗留煤柱开采覆岩破坏特征分析 | 第61-65页 | 
| 3.1.5 水砂充填开采遗留煤柱开采覆岩变形分析 | 第65-73页 | 
| 3.2 原生煤体综放开采覆岩结构破坏特征分析 | 第73-88页 | 
| 3.2.1 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73-75页 | 
| 3.2.2 原生煤体综放开采覆岩最大主应力分析 | 第75-79页 | 
| 3.2.3 原生煤体综放开采覆岩结构破坏分析 | 第79-84页 | 
| 3.2.4 原生煤体综放开采覆岩变形分析 | 第84-88页 | 
| 3.3 老虎台矿上覆岩层结构微震监测 | 第88-95页 | 
| 3.3.1 老虎台矿微震监测系统 | 第88-90页 | 
| 3.3.2 55002工作面微震高度分布特征 | 第90-91页 | 
| 3.3.3 55002工作面覆岩破裂特征 | 第91-9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 4 老虎台矿上覆岩层结构特征EH-4探测 | 第97-114页 | 
| 4.1 EH-4探测原理与方法 | 第97-99页 | 
| 4.1.1 EH-4高分辨率电导率测试系统 | 第97-98页 | 
| 4.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98-99页 | 
| 4.2 63005工作面上覆岩层结构探测 | 第99-105页 | 
| 4.2.1 63005工作面概况 | 第99页 | 
| 4.2.2 63005工作面EH-4探测测线布置 | 第99-100页 | 
| 4.2.3 63005工作面EH-4探测结果 | 第100-104页 | 
| 4.2.4 63005工作面上覆岩层结构分析 | 第104-105页 | 
| 4.3 83003工作面上覆岩层结构探测 | 第105-111页 | 
| 4.3.1 83003工作面概况 | 第105-106页 | 
| 4.3.2 83003工作面EH-4探测测线布置 | 第106-107页 | 
| 4.3.3 83003工作面EH-4探测结果 | 第107-110页 | 
| 4.3.4 83003工作面上覆岩层结构分析 | 第110-111页 | 
| 4.4 老虎台矿上覆岩层结构特征分析 | 第111-113页 | 
| 4.4.1 上覆岩层结构离层特征 | 第111页 | 
| 4.4.2 上覆岩层结构变化分区 | 第111-113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 5 老虎台矿上覆岩层运动特征对开采的影响 | 第114-137页 | 
| 5.1 上覆岩层运动特征及其分区 | 第114-117页 | 
| 5.1.1 老虎台矿上覆岩层三带分布特征 | 第114页 | 
| 5.1.2 老虎台矿重复采动上覆岩层破坏特征 | 第114-115页 | 
| 5.1.3 老虎台矿重复采动上覆岩层变形特征 | 第115页 | 
| 5.1.4 老虎台矿上覆岩层采动破坏特征分区 | 第115-117页 | 
| 5.2 上覆岩层结构充水特征及其对开采的影响 | 第117-121页 | 
| 5.2.1 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 第117页 | 
| 5.2.2 上覆岩层结构充水特征分析 | 第117页 | 
| 5.2.3 上覆岩层结构充水对开采的影响 | 第117-121页 | 
| 5.3 上覆岩层结构特征对矿压显现的影响 | 第121-131页 | 
| 5.3.1 不同开采条件下矿压显现规律 | 第121-130页 | 
| 5.3.2 上覆岩层结构对矿压显现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 5.4 开采技术优化 | 第131-136页 | 
| 5.4.1 采煤方法 | 第131-132页 | 
| 5.4.2 工作面长度与推进速度 | 第132页 | 
| 5.4.3 工作面顺槽合理层位选择 | 第132-135页 | 
| 5.4.4 安全开采建议 | 第135-136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37-139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137-138页 | 
| 6.2 创新点 | 第138页 | 
| 6.3 展望 | 第138-1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9-145页 | 
| 作者简历 | 第145-147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