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3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简介 | 第8-16页 |
1.2.1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1.2.2 锂离子电池二元正极材料及其他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镍钴铝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3.1 NCA材料的制备工艺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2 NCA材料表面修饰 | 第17-19页 |
1.3.3 NCA材料掺杂修饰 | 第19-20页 |
1.3.4 NCA材料的机理及其他研究 | 第20-22页 |
1.4 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测试分析 | 第23-28页 |
2.1 实验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3-25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2 材料的分析和表征 | 第25-26页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5页 |
2.2.2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25页 |
2.2.3 透射电镜分析(TEM) | 第25页 |
2.2.4 热重分析(TGA) | 第25页 |
2.2.5 粒径分布测试 | 第25-26页 |
2.3 电极制备及实验电池组装 | 第26页 |
2.3.1 正极片的制备 | 第26页 |
2.3.2 实验电池的组装 | 第26页 |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6-28页 |
2.4.1 充放电性能测试 | 第26-27页 |
2.4.2 循环伏安测试(CV) | 第27页 |
2.4.3 交流阻抗(EIS)测试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球形LiNi_(0.8)Co_(0.15)Al_(0.05)O_2正极材料的合成工艺及性能研究 | 第28-48页 |
3.1 引言 | 第28-29页 |
3.2 Ni_(0.8)Co_(0.15)(OH)_(1.9)的制备 | 第29-36页 |
3.2.1 Ni_(0.8)Co_(0.15)(OH)_(1.9)的制备原理 | 第29-30页 |
3.2.2 Ni_(0.8)Co_(0.15)(OH)_(1.9)制备工艺流程 | 第30页 |
3.2.3 工艺条件对Ni_(0.8)Co_(0.15)(OH)_(1.9)生长的影响 | 第30-34页 |
3.2.4 工艺条件对LiNi_(0.8)Co_(0.15)Al_(0.05)O_2的影响 | 第34-36页 |
3.3 正极材料LiNi_(0.8)Co_(0.15)Al_(0.05)O_2的合成 | 第36-46页 |
3.3.1 不同锻烧温度的影响 | 第36-40页 |
3.3.2 锻烧时间对LiNi_(0.8)Co_(0.15)Al_(0.05)O_2正极材料的影响 | 第40-43页 |
3.3.3 LiNi_(0.8)Co_(0.15)Al_(0.05)O_2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 | 第43页 |
3.3.4 循环伏安测试 | 第43-44页 |
3.3.5 锂离子扩散系数 | 第44-45页 |
3.3.6 EIS分析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ZnO颗粒修饰LiNi_(0.8)Co_(0.15)Al_(0.05)O_2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48-58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48-49页 |
4.3 修饰物结构表征 | 第49-52页 |
4.3.1 XRD分析 | 第49-50页 |
4.3.2 SEM和TEM分析 | 第50-52页 |
4.4 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52-57页 |
4.4.1 循环性能分析 | 第52-53页 |
4.4.2 倍率性能分析 | 第53页 |
4.4.3 循环伏安测试 | 第53-56页 |
4.4.4 阻抗测试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总结和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