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铁路养护与维修论文--铁路养护、维修机具和机械化论文

铁路养护动力稳定车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问题提出第11页
        1.1.3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动力稳定车的发展第12-13页
    1.3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1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与现状第13-14页
        1.3.2 刚柔耦合动力学在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中的应用现状第14-16页
    1.4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简化模型第16-17页
    1.5 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刚柔耦合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第19-27页
    2.1 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理论基础第19-20页
    2.2 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目标第20-21页
    2.4 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第21-26页
        2.4.1 刚柔耦合系统柔性体任意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第21-23页
        2.4.2 刚柔耦合系统中柔性体的动能和质量矩阵第23-24页
        2.4.3 刚柔耦合系统中柔性体的势能和刚度矩阵第24-25页
        2.4.4 刚柔耦合机械系统的运动方程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某稳定车结构特点及主要技术参数确定第27-43页
    3.1 某稳定车简介第27-28页
        3.1.1 某稳定车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27-28页
        3.1.2 某稳定车主要技术性能第28页
    3.2 工作装置的组成第28-32页
        3.2.1 稳定装置的结构特点第28-31页
        3.2.2 稳定装置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第31-32页
    3.3 轮轨接触问题分析第32-38页
        3.3.1 接触问题模型第32-34页
        3.3.2 接触有限元算法第34-36页
        3.3.3 ADAMS接触力计算模型第36-38页
    3.4 轮轨接触径向载荷模型计算第38-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四章 轨道有限元建模与分析第43-59页
    4.1 有限元理论基础第43-47页
        4.1.1 有限元分析的一般方法第43-44页
        4.1.2 弹性问题基本力学方程第44-47页
    4.2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第47-48页
    4.3 轨道梁单元模型分析第48-51页
        4.3.1 连续弹性梁模型对比第48-49页
        4.3.2 单层点支承梁模型与多层点支承梁模型分析第49-50页
        4.3.3 Timoshenko梁模型与Euler梁模型比较分析第50-51页
    4.4 轨道长度及模态数的确定第51-52页
    4.5 轨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2-58页
        4.5.1 定义单元类型及材料属性第52-55页
        4.5.2 网格划分第55-57页
        4.5.3 轨道有限元模型的导出第57-58页
    4.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某稳定车-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分析第59-81页
    5.1 ADAMS软件相关介绍第59-60页
    5.2 ADAMS建立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第60-65页
        5.2.1 导入几何模型第60-63页
        5.2.2 添加约束关系第63-65页
    5.3 轮轨径向驱动载荷模型仿真分析第65-66页
    5.4 不同振动频率和垂直静压力对水平激振力的影响第66-72页
    5.5 作业过程动力学分析第72-76页
    5.6 作业状态下轨道变形分析第76-79页
        5.6.1 轨枕系统模型建立第76-77页
        5.6.2 轨道变形分析第77-79页
    5.7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6.1 结论第81-82页
    6.2 展望第82-83页
致谢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ODIPY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合成2-取代苯并噻唑的研究
下一篇:湖南省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