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章 叶面施硒对甜樱桃的效应 | 第10-3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1 硒的发现 | 第10页 |
1.2 硒的作用 | 第10-12页 |
1.2.1 抗氧化 | 第10页 |
1.2.2 防癌、抗癌 | 第10-11页 |
1.2.3 对人类情绪的影响 | 第11页 |
1.2.4 防治大骨节病和关节炎 | 第11页 |
1.2.5 硒与心血管疾病 | 第11页 |
1.2.6 对重金属的拮抗作用 | 第11-12页 |
1.3 硒在植物体内的代谢 | 第12页 |
1.4 硒在植物体内的积累 | 第12页 |
1.5 硒的两面性 | 第12-13页 |
1.6 施硒方法 | 第13-14页 |
1.6.1 土壤施硒 | 第13页 |
1.6.2 浸种或拌种 | 第13页 |
1.6.3 水培施硒 | 第13页 |
1.6.4 树体自动滴输和树干注射 | 第13-14页 |
1.6.5 叶面喷硒 | 第14页 |
1.7 富硒食品 | 第14-15页 |
2 引言 | 第15-16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6-18页 |
3.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16页 |
3.2 指标测定和方法 | 第16-18页 |
3.2.1 可滴定酸 | 第16页 |
3.2.2 硒、镉、铅、汞的测定 | 第16页 |
3.2.3 单果重 | 第16页 |
3.2.4 叶片全天光合指标测定 | 第16页 |
3.2.5 其他物质含量测定 | 第16-17页 |
3.2.6 数据分析 | 第17-1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8-28页 |
4.1 硒对甜樱桃叶片果实重金属含量、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18-28页 |
4.1.1 叶面施硒后甜樱桃叶片中硒、镉、铅、汞的变化 | 第18-19页 |
4.1.2 叶面施硒后甜樱桃果实中硒、镉、铅、汞的变化 | 第19页 |
4.1.3 相关性分析 | 第19-22页 |
4.1.4 叶面施硒对甜樱桃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影响 | 第22-23页 |
4.1.5 叶面施硒对甜樱桃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影响 | 第23-26页 |
4.1.7 叶面施硒对甜樱桃平均单果重和果实硬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4.1.8 硒对甜樱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27页 |
4.1.9 叶面施硒后甜樱桃果实的糖酸比 | 第27-28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28-31页 |
5.1 讨论 | 第28-30页 |
5.1.1 硒在植物中的富集 | 第28页 |
5.1.2 硒对重金属的影响 | 第28-29页 |
5.1.3 硒对甜樱桃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29页 |
5.1.4 硒对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5.1.5 硒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30页 |
5.2 结论 | 第30-31页 |
第二章 1-MCP对甜樱桃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 | 第31-4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31-35页 |
1.1 1-MCP的性质与作用机理 | 第31页 |
1.2 影响1-MCP作用效果的因素 | 第31-32页 |
1.2.1 处理浓度与时间 | 第31页 |
1.2.2 处理温度 | 第31-32页 |
1.2.3 1-MCP作用的持久性 | 第32页 |
1.2.4 果蔬的成熟度 | 第32页 |
1.2.5 贮藏方式与条件 | 第32页 |
1.3 1-MCP对果蔬生理活动的影响 | 第32-33页 |
1.4 1-MCP对果蔬釆后品质的影响 | 第33页 |
1.4.1 对果实硬度的影响 | 第33页 |
1.4.2 对果实风味的影响 | 第33页 |
1.5 1-MCP对呼吸跃变型果实和非跃变型果实的效应 | 第33-35页 |
2 引言 | 第35-36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3.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36页 |
3.2 指标测定和方法 | 第36-37页 |
3.2.1 可滴定酸 | 第36页 |
3.2.2 维生素C | 第36页 |
3.2.3 可溶性固形物 | 第36页 |
3.2.4 烂果率 | 第36页 |
3.2.5 失重率 | 第36-3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4.1 1-MCP对甜樱桃果实贮藏保鲜的效果 | 第37-41页 |
4.1.1 1-MCP对甜樱桃腐烂率的影响 | 第37页 |
4.1.2 1-MCP对甜樱桃失重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4.1.3 1-MCP对甜樱桃维生素C的影响 | 第38-39页 |
4.1.4 1-MCP对甜樱桃可滴定酸的影响 | 第39页 |
4.1.5 1-MCP对甜樱桃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第39-41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41-43页 |
5.1 讨论 | 第41页 |
5.2 结论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ABSTRACT | 第50-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