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空气特性论文

基于追踪方法的人体适应性热舒适研究--以重庆地区办公建筑为例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8页
        1.2.1 适应性热舒适现场研究第11-15页
        1.2.2 适应性热舒适研究模型第15-17页
        1.2.3 研究现状总结第17-18页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8-20页
        1.3.1 研究目的第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3 技术路线图第19-20页
2 室内适应性热舒适研究方法第20-32页
    2.1 热舒适理论基础第20-23页
    2.2 现场研究传统方法及分析第23-27页
        2.2.1 传统测试方法第23-24页
        2.2.2 方法优劣分析及总结第24-27页
    2.3 追踪现场研究方法确定第27-30页
        2.3.1 样本筛选第28页
        2.3.2 追踪问卷设计第28-29页
        2.3.3 客观参数收集第29页
        2.3.4 追踪方法与传统方法对比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3 热舒适追踪平台及系统搭建第32-44页
    3.1 追踪系统功能概述第32-33页
    3.2 追踪系统的搭建第33-35页
        3.2.1 设备端第34页
        3.2.2 平台端第34-35页
        3.2.3 用户端第35页
    3.3 追踪系统原型机的开发第35-43页
        3.3.1 硬件开发第35-39页
        3.3.2 软件平台第39-41页
        3.3.3 工作流程图与实际应用第41-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4 室内热环境现场追踪调查案例分析第44-68页
    4.1 现场调查案例选择第44-48页
        4.1.1 室外气候概况第44-45页
        4.1.2 室内热环境现状调查第45-48页
    4.2 测试方法第48-53页
        4.2.1 样本要求第48-50页
        4.2.2 测试仪器选择第50-51页
        4.2.3 测试要求第51-53页
    4.3 温度频率法第53-54页
    4.4 现场调查结果分析第54-65页
        4.4.1 室外室内热环境概况第54-59页
        4.4.2 新陈代谢率及服装热阻第59-61页
        4.4.3 主观热感受第61-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8页
5 基于时间维度的人体适应性热舒适分析第68-90页
    5.1 基于气候响应的分析时段划分第68-73页
        5.1.1 室内热环境模拟方法第68-69页
        5.1.2 室内外热环境模拟结果第69-71页
        5.1.3 划分时段的确定第71-73页
    5.2 不同时段结果对比分析第73-78页
        5.2.1 室内热环境状况分析第73-75页
        5.2.2 PMV与AMV第75-78页
        5.2.3 各时期舒适温度区间第78页
    5.3 人体适应性热舒适分析第78-84页
        5.3.1 服装热阻第79-81页
        5.3.2 开窗调节第81-83页
        5.3.3 空调设备调节第83-84页
    5.4 适应性热舒适评价指标验证第84-88页
        5.4.1 传统方法aPMV指标验证第84-85页
        5.4.2 基于时段划分的aPMV指标验证第85-88页
    5.5 本章小结第88-90页
6 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6.1 主要工作和结论第90-91页
    6.2 展望与建议第91-92页
致谢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0页
附录第100页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0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地区医疗建筑复合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研究
下一篇:洁净手术室新风过滤器经济终阻力系数及变新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