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对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的启示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3页
第一章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概述第13-19页
    一、老子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第13-14页
        (一)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呼唤第13-14页
        (二)诸子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第14页
        (三)老子博学多闻的个人修养第14页
    二、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第14-17页
        (一)道生万物的生态认知观第15页
        (二)慈爱利物的生态价值观第15-16页
        (三)少私寡欲的生态修养观第16页
        (四)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第16-17页
    三、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历史局限性第17-19页
        (一)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第17-18页
        (二)忽视利益差别与竞争第18页
        (三)忽视社会发展特殊性第18-19页
第二章 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19-30页
    一、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第19-26页
        (一)部分大学生生态道德认知欠缺第19-22页
        (二)部分大学生生态道德情感淡薄第22-23页
        (三)部分大学生生态道德意志薄弱第23-25页
        (四)部分大学生生态道德行为偏差第25-26页
    二、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6-30页
        (一)大学生思想行为上的不成熟第26-27页
        (二)高校对生态德育的重视不足第27页
        (三)市场经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第27-28页
        (四)社会生态价值多元化的冲击第28-30页
第三章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对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的启示第30-34页
    一、老子生态伦理思想对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的借鉴意义第30-32页
        (一)有利于丰富大学生全面深刻的生态道德认知第30页
        (二)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热爱自然的生态道德情感第30-31页
        (三)有利于锤炼大学生抵制诱惑的生态道德意志第31页
        (四)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知行合一的生态道德行为第31-32页
    二、利用老子生态伦理思想培育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需要注意的问题第32-34页
        (一)要防止片面的“一概而论”思想第32页
        (二)要防止极端的“禁欲主义”思想第32-33页
        (三)要防止消极的“随遇而安”思想第33-34页
第四章 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培育的多维路径第34-44页
    一、全面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自我教育第34-36页
        (一)主动学习生态道德知识第34-35页
        (二)注重自身生态情感体验第35页
        (三)养成理性生态消费习惯第35-36页
        (四)提高生态道德实践能力第36页
    二、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第36-39页
        (一)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第36-37页
        (二)改善校园生态道德环境第37-38页
        (三)掌握高校生态网络阵地第38-39页
        (四)积极开展生态实践活动第39页
    三、着力增强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培育的多元支撑第39-44页
        (一)加强媒介生态道德宣传第40-41页
        (二)强化政府生态价值引导第41页
        (三)完善生态道德保障机制第41-42页
        (四)重视家庭生态行为示范第42-44页
结论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附录第51-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情绪刺激的特征对抑郁情绪个体执行控制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具身认知的身体转向及其道德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