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化范畴提炼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论 | 第11-17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1. 高等教育趋向普及化对大学生的挑战 | 第12页 |
2. 社会转型使大学生社会化以非传统方式呈现 | 第12-13页 |
3. 高校思政教育失灵弱化了大学生社会化程度 | 第13-14页 |
4. 大学生社会化水平影响着个体的发展 | 第14页 |
(二) 研究问题与价值 | 第14-17页 |
1. 研究问题 | 第14-15页 |
2. 研究价值 | 第15-17页 |
一、大学生社会化范畴提炼的文献基础 | 第17-29页 |
(一) 文献趋势分析 | 第17-22页 |
1. 相关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趋势分析 | 第17-18页 |
2. 相关学术专著的趋势分析 | 第18-19页 |
3. 相关学位论文的趋势分析 | 第19-20页 |
4. 相关学术论文的趋势分析 | 第20-22页 |
(二) 文献观点分类综述 | 第22-27页 |
1. 有关社会化的理论 | 第22-23页 |
2. 有关大学生社会化的研究 | 第23-25页 |
3. 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研究方式 | 第25-27页 |
(三) 文献述评 | 第27-29页 |
1. 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有待深化的问题 | 第27页 |
2. 本研究的着力点和创新 | 第27-29页 |
二、大学生社会化范畴提炼的研究设计 | 第29-35页 |
(一)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9-32页 |
1. 社会化 | 第29-30页 |
2. 大学生社会化 | 第30-31页 |
3. 范畴提炼 | 第31-32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1. 文献法 | 第33页 |
2. 文本分析法 | 第33页 |
3. 问卷调查法 | 第33-34页 |
4. 访谈法 | 第34-35页 |
三、大学生社会化范畴提炼的文本分析过程 | 第35-48页 |
(一) 短文文本分析 | 第35-36页 |
(二) 学术论文文本分析过程 | 第36-45页 |
1. 文本的筛选 | 第37-39页 |
2. 文本类目表的建立 | 第39-41页 |
3. 对大学生社会化内涵的提炼 | 第41-43页 |
4. 对大学生社会化内容的提炼 | 第43-45页 |
(三) 两类文本分析的结论 | 第45-48页 |
四、大学生社会化范畴提炼的验证过程 | 第48-68页 |
(一) 测量表设计与修订 | 第48-52页 |
1. 测量表的设计 | 第48-50页 |
2. 测量表的修订 | 第50-52页 |
(二) 测量表统计与分析 | 第52-65页 |
1. 样本特征、信效度与均值分析 | 第52-55页 |
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5-63页 |
3. 各个因素的差异分析 | 第63-65页 |
(三) 验证过程结论 | 第65-68页 |
五、研究回顾、反思与建议 | 第68-74页 |
(一) 研究回顾 | 第68-69页 |
(二) 研究反思 | 第69-70页 |
(三) 建议 | 第70-74页 |
1. 打造大学生社会化成长档案 | 第70-71页 |
2. 建立大学生社会化评价体系 | 第71-72页 |
3.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一) 专著类 | 第74-75页 |
(二) 期刊类 | 第75-78页 |
(三) 学位论文类 | 第78-79页 |
(四) 网络类 | 第79-80页 |
附录1 | 第80-82页 |
附录2 | 第82-83页 |
后记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